“手續一口氣辦完,太便捷了”
撫州市臨川區人民法院金融執行法庭積極構建多元解紛格局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 | 日期: 2025年11月19日 | 制作: 聶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調解金融糾紛(圖/受訪單位提供)

近年來,撫州市臨川區人民法院金融執行法庭(以下簡稱“金融執行法庭”)創新構建集“立案、保全、調解、審判、執行”于一體的“一站式”辦案模式,通過深化多元協作、優化審理流程、創新執行方式等舉措,推動金融糾紛高效化解。
今年1月1日至10月31日,金融執行法庭共辦理金融爭議訴訟1286件、執行案件842件,其中信用卡逾期糾紛案件239件,案件數同比下降26.46%;金融糾紛平均審理用時21天,為其他民事案件平均審理周期的三分之一。
“司法+金融”凝聚解紛合力
金融執行法庭深化運用“1+3+N”金融糾紛化解工作法,積極構建多元解紛格局。5月13日,該庭聯合撫州市仲裁委、市民正公證處、臨川區綜治中心及銀行業金融機構代表,召開金融糾紛多元化解聯席會,明確案件先行調解原則,確定“調解+仲裁”“調解+賦強公證”“調解+司法確認”的化解路徑。
在此框架下,撫州市臨川區人民法院與金融機構、監管部門之間建立起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在信息共享、訴前調解、源頭治理等方面形成共識。9月24日,中國銀行撫州分行就60起逾期糾紛申請訴訟立案,金融執行法庭干警主動引導其通過調解方式解決。經干警釋法說理、闡明法律后果,最終促成20起案件成功調解,有效減輕當事人訴累。
優化機制提升辦案質效
針對金融案件批量性、類型化特征明顯的特點,金融執行法庭積極落實省法院關于印發簡易金融案件模塊化審理工作指引的通知要求,全面推行金融糾紛案件全鏈條、集約化、要素式審判模式。對同一金融機構、同一類別的案件實行批量立案、集約送達、合并審理,并大力適用簡易程序和小額速裁程序。
5月14日,阮某因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被判決償還本金及利息45762元,但未履行義務。金融機構申請強制執行后,金融執行法庭在申請當日完成立案及財產查控,迅速凍結阮某的銀行賬戶以阻斷財產轉移。同時,執行法官通過電子平臺送達執行文書,強化司法威懾。在賬戶凍結的壓力下,阮某于立案第五日主動聯系金融執行法庭,全額清償債務,案件高效執結。
針對金融機構訴訟費內部審批周期較長的問題,金融執行法庭自2025年起對轄區主要金融機構試行訴訟費用緩交機制,目前已為513件案件辦理緩交,累計金額達87萬元,有效降低其維權成本。同時,該庭將“金融機構先行上門催收”作為訴訟立案的前置條件,篩除失聯、死亡等明顯不具備訴訟基礎的當事人,從源頭減少無效訴訟。這一舉措成效顯著,今年以來,轄區信用卡逾期糾紛案件同比下降26.46%。
考慮到金融糾紛尤其是信用卡逾期案件中,當事人大多缺乏可供執行的財產,執行不能問題普遍存在。今年以來,金融執行法庭開始執行“預執廢”機制,對于債務人已因其他涉訴債務“執行不能”而終本的情形,該庭在立案前或執行前出具“預執廢證明”,引導金融機構簡化不良資產核銷程序。截至目前,該庭已出具“預執廢證明”131份,有效避免了訴訟程序空轉。
“法拍貸”提升資產處置效率
“手續一口氣辦完,太便捷了。”今年7月,撫州市汝水大道旁某小區一處法拍房產以57萬余元順利成交,競買人涂某某難掩喜悅之情。他在辦理手續時表示,法院通過不動產登記集成系統及時解除查封,并由執行干警與銀行工作人員協同辦理,實現了抵押登記與過戶手續“一氣呵成”。
競買人涂某某所持有的“貸款工作聯系單”,由撫州市臨川區人民法院與中國建設銀行撫州市分行聯合出具,這也是該院推行“法拍貸”模式的具體體現。在該模式下,競買人僅需支付部分首付款,剩余房款通過以所競得房產作為抵押物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的方式就能完成支付。
長期以來,司法拍賣信息公開程度不斷提升、標的數量逐年增長,但司法拍賣中要求“一次性付清”的條件限制了部分潛在競買人的參與。為提升資產處置效率,金融執行法庭創新建立“司法拍賣+金融服務”機制,引入“法拍貸”模式,由金融機構為符合資質的競買人提供專項貸款,推動“紙上權利”加速轉化為“真金白銀”。
今年7月起,中國建設銀行撫州市分行正式為撫州市臨川區人民法院司法拍賣標的開通貸款“綠色通道”,組建專業團隊提供“快審、快辦、快放”一體化服務。自機制運行以來,已有3宗法拍資產通過該模式順利成交。
(游建波 邱昊瑜 魏雨欣 記者江國穩)
編輯:聶琪
校對:陳衛星
復審:朱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