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慕天池鳥,甘做溫泉人”
宜春“新溫湯人”黨支部書記劉莉萍傾力為群眾辦實事被譽為“溫湯媽媽”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 | 日期: 2025年11月19日 | 制作: 聶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溫湯媽媽”調解隊隊長劉莉萍

人物簡介
劉莉萍,現任宜春市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溫湯鎮“新溫湯人”黨支部書記、“溫湯媽媽”調解隊隊長。2023年,她所在的“新溫湯人”黨支部獲評全省“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專項行動先進集體”;2024年,她獲評“宜春市三八紅旗手”;2024年,“溫湯媽媽”調解隊獲評新時代“楓橋經驗”江西實踐先進典型。
11月15日,宜春市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溫湯鎮游人如織。記者隨機向玉盤廣場周邊的居民了解“溫湯媽媽”劉莉萍,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她,“形象好、口才好,說話有水平,很會跳舞”“調解矛盾糾紛有一套,有方法、有耐心、責任心強”“熱情開朗、快人快語,沒有一點架子”“像知識分子又像社區婦女主任”……大家都交口稱贊。
劉莉萍原本是上海某高校的老師,2019年退休后來到溫湯鎮旅居。因為組織能力強、具有奉獻精神,2022年8月,她被選舉為“新溫湯人”黨支部書記,并擔任“溫湯媽媽”調解隊隊長。短短幾年,劉莉萍成了溫湯鎮家喻戶曉的“名人”,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溫湯媽媽”。
退休教師成為“新溫湯人”
“新溫湯人”黨支部設在明月山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劉莉萍的辦公室略顯狹窄,但很整潔,墻上掛著數面群眾贈送的錦旗。
記者采訪劉莉萍的時候,不斷有人找她或打電話進來,幾乎都跟工作有關,可見她平時很忙碌。
“前不久,‘溫湯媽媽’調解隊公開招募了一批調解員,其中有上海的首席調解員、蘇州市的勞模,還有退休的法官、律師、工會主席和黨務工作者,這大大增強了調解隊的力量。”說起“溫湯媽媽”調解隊,劉莉萍很自豪,“‘溫湯媽媽’調解員沒有報酬,需要具備無私的奉獻精神,工作經驗也很重要,每位調解員每年要有半年以上的時間居住在溫湯鎮。”
目前,“溫湯媽媽”調解隊有11名義務調解員,年齡均在60歲左右。
“我之前是上海一所高校的英語老師。2017年,聽朋友介紹江西宜春溫湯的富硒溫泉可飲可浴,很適合康養,便來到溫湯體驗。幾天后,我就在溫湯購買了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決定在這里養老。”劉莉萍說,她退休前在學校經常組織活動。
2019年,劉莉萍退休后來到溫湯鎮,也經常舉辦、參與各類晚會等活動,慢慢和大家熟悉了起來。
2022年8月,“新溫湯人”黨支部和“溫湯媽媽”調解隊換屆,劉莉萍被選舉為黨支部書記和調解隊隊長。
“‘新溫湯人’黨支部在明月山黨工委、溫湯鎮黨委的指導下,依托明月山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這個平臺開展工作。”劉莉萍說,“我們的工作,就是促進新老溫湯人交友交流交心,讓新老溫湯人樂在一起、融在一起。”
有糾紛找“溫湯媽媽”調解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上海、北京、廣州等外地人來到溫湯鎮旅居,鄰里矛盾、租賃訴訟、家事糾紛等時有發生。
因為懂上海方言、熟悉當地的風土人情,劉莉萍擔任“溫湯媽媽”調解隊隊長后,還擔任了明月山法庭“鄉音調解室”的調解員。
“要說‘溫湯媽媽’有什么調解訣竅,那就是盡量做到耐心傾聽當事人的訴求、設身處地為當事人著想、努力為當事人解決問題。”劉莉萍說。
前不久,一名上海租戶與溫湯本地的房東因租金問題引發訴訟。明月山法庭找到劉莉萍,希望通過她化解糾紛。劉莉萍先用上海話跟租客拉家常,讓他情緒穩定下來,然后用心傾聽房東的訴求。
當了解到房東手上還有多套房子沒租出去時,劉莉萍設身處地對房東說,糾紛鬧大了,勢必影響房子出租,不妨先將訂金退給租戶,“溫湯媽媽”調解隊再利用資源,幫他把剩余的房子租出去,算總賬還是會賺的。
房東認為這個方法好,同意退回訂金。沒多久,在“溫湯媽媽”的推薦下,房東剩下的房子也租出去了,事情得以圓滿解決。
據了解,“溫湯媽媽”調解隊成立至今,已協調處理各類矛盾糾紛220余起,協助警方破獲案件20余起。如今,在溫湯鎮,群眾遇到矛盾糾紛都習慣找“溫湯媽媽”幫忙調解。
讓新老溫湯人融在一起
相比于當地的老年人,很多“新溫湯人”缺少朋友和休閑娛樂方式。溫湯本地人和“新溫湯人”之間缺乏互相了解的渠道,二者處于疏離狀態。通過什么樣的方式打通新老溫湯人之間的隔閡?劉莉萍為此想了很多,最終想到了文藝活動,“文藝活動是新老溫湯人之間最好的黏合劑,也是塑造精神面貌的重要途徑。”
在劉莉萍倡導下,當地陸續組建了理論宣講服務隊、文化文藝服務隊、“新溫湯人”媽媽調解隊、平安宣傳隊、康養服務隊、愛心志愿服務隊等六支隊伍。當地通過這六支隊伍,樹立起“新溫湯人”不一樣的形象,讓新老溫湯人樂在一起、融在一起。
為了讓“新溫湯人”展示風采,劉莉萍自費1萬多元參加培訓,考取了高級模特導師證,組建起60余人的“新溫湯人”黨支部模特形體隊。
在劉莉萍帶動下,“新溫湯人”中有專業特長的退休教師紛紛亮出絕活,領銜開設樂器課、聲樂課、書法課、攝影課、剪紙課等各類興趣班,供新老溫湯人選擇。腰鼓隊、舞蹈隊、太極隊、器樂隊、旗袍隊等也紛紛亮相。一時間,溫湯鎮刮起一股清新的文藝風。其中,在玉盤廣場連續舉辦四屆的“他鄉變故鄉 鄰里文化節”廣受好評。舞臺上,新老溫湯人一起表演節目;舞臺下,新老溫湯人一起包粽子、包餃子;美食街上,“新溫湯人”以直播等方式幫忙推銷溫湯鎮的皮蛋、菊花、富硒米等土特產。“文藝活動把新老溫湯人聯系在一起,有效拉近了大家之間的距離。”劉莉萍說。
“余生就在溫湯度過”
“我退休的時候,不少教培機構高薪聘請我,我都拒絕了。剛開始,兒子不大理解我。”劉莉萍坦言,她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經常要調解矛盾糾紛,“有些調解對象誤認為我偏袒一方,粗暴地指責調解不公,這讓我有段時間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負擔。”
“有時候也想過放棄,但想到自己是黨支部書記,是這個黨組織的‘領頭雁’,想到‘溫湯媽媽’這個團隊一直在為溫湯的平安和諧奉獻力量,又鼓起勇氣,重拾信心。”劉莉萍說,這些年雖然忙碌,但是生活變得更充實、快樂和豐富,“想到自己能為溫湯作出一點點貢獻,并得到大家的認可,我很欣慰,也找到了存在感。”
近年來,“新溫湯人”的構成不斷發生變化。從開始時上海人占了一半,到現在不斷有江蘇、山東的人以及東北的人加入其中。隨著新老溫湯人的交友交流交心活動越發頻繁,當地矛盾糾紛明顯下降。
“未來,我理想中的溫湯是這樣的:沒有新老溫湯人之分,只有溫湯人。溫湯人都是朋友、都是家人。溫湯人好、環境好,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要維護好她,守護好她!”劉莉萍飽含深情地說,“‘不慕天池鳥,甘做溫泉人’,我的余生就在溫湯度過!”
(文/圖 記者李光明)
編輯:聶琪
校對:陳衛星
復審:朱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