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應急先鋒”日夜守護平安

新余市公安局交管支隊鐵騎隊創新警務模式消除交通安全隱患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     |    日期:  2025年09月01日     |    制作:  賈辛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晚高峰立交橋上發生事故,1分鐘內抵達現場;市民隨手拍下車窗拋物,當天開出罰單;深夜查處酒駕,緊盯“炸街”行為……在新余,有一支被稱為“城市應急先鋒”的隊伍——新余市公安局交管支隊鐵騎隊(以下簡稱“鐵騎隊”)。據了解,鐵騎隊成立于2018年,承擔著交通應急處突、事故快處、違法查糾等工作,以機制創新、柔性執法和源頭治理,悄然改變著這座城市的交通治理格局。

疏導交通 圖/受訪單位提供

24小時快速響應 

“鐵騎隊!鐵騎隊!新欣互通立交橋上發生了交通事故導致堵車,請前往處置!”8月6日晚高峰,接到新余市公安局交管支隊指揮中心指令后,事發地點附近的鐵騎隊員迅速反應,1分鐘抵達現場。鐵騎隊員發現是一起輕微車損事故后拍照取證,讓司機駕車先行撤離現場,道路迅速恢復暢通。

快速響應背后,是鐵騎隊24小時值班備勤機制的支撐。作為該支隊的機動力量,鐵騎隊承擔著全市城區范圍內的應急處突任務。無論是交通事故,還是飆車“炸街”等群眾反映強烈的警情,鐵騎隊員總能第一時間抵達現場。

7月6日凌晨,市民劉某在一家飯店鬧事,店家報警。警務站民警趕至現場發現,劉某有酒駕嫌疑,遂上報給新余市公安局交管支隊。接到該支隊指揮中心指令后,鐵騎隊員立即趕赴現場處置。在調查過程中,劉某拒不配合并百般抵賴。經呼氣式酒精檢測,其體內酒精含量為49mg/100ml。在確鑿證據面前,最終劉某在檢測結果單上簽字確認。

鐵騎隊負責人劉勇平向記者介紹,鐵騎隊成立于2018年,是“城市應急先鋒”隊伍,目前共有民警4人、輔警29人。

“不文明行為類型:車窗拋物……”8月5日中午,在新余市渝水區勞動北路,一名市民看到車主戴先生車窗拋物,便拍攝視頻,通過“文明積分”App舉報。當日17時許,鐵騎隊民警核查后依法對戴先生作出罰款20元的處罰。

據了解,新余市推出了“交通不文明隨手拍”平臺,市民拍攝視頻上傳,既可獲得文明積分,也可協助公安交管部門擴大監管覆蓋面。鐵騎隊則負責線索核查與依法處罰,形成“群眾發現—平臺流轉—鐵騎處置”的閉環管理機制。

組建“便衣執法隊” 

“非法改裝、無證駕駛、闖紅燈等現象在暑期尤為突出。”劉勇平介紹。一些人為逃避查處,遮擋號牌、強行沖卡。為此,鐵騎隊轉變執法策略,組建“便衣執法隊”,與著裝民警協同作戰。

這一創新做法,源自交通管理的痛點。有的騎行人員為躲避電子警察抓拍,故意用口罩遮擋車牌,有的一輛非機動車坐三四個人,還有的車主非法改裝車輛,安全風險極大。

6月24日下午,新余一名少年未戴頭盔、騎車“翹頭”,在路口處被幾名鐵騎隊的便衣民警控制。經查,該車駕駛員是未成年人,存在非法改裝車輛、無牌上路的違法行為。當天,鐵騎隊共查扣10輛類似車輛。

在嚴格執法的同時,鐵騎隊注重源頭預防。鐵騎隊員不定期走訪電動自行車銷售點、維修店,開展普法宣傳,從源頭上遏制非法改裝行為。查處過程中,鐵騎隊員通知家長到場、簽署承諾書,壓實家庭監管責任。“有些家長主動要求扣車,說‘放在家里不放心’。”劉勇平說。

今年6月下旬以來,鐵騎隊查扣未成年人駕駛的非法改裝、故意遮擋號牌兩輪車431輛,組織隊員走進12家電動自行車銷售點開展普法宣傳,消除交通安全風險。

于細微處見真章 

嚴管之外,亦有暖心服務。及時救助突發疾病老人,堅守校園周邊站好“護學崗”……這些看似尋常的小事,恰是鐵騎隊服務群眾的縮影。

日前,鐵騎隊員在路面巡邏時發現驚險一幕:一名老人顫顫巍巍地穿行在車流密集的機動車道。見此情形,鐵騎隊員立即上前,小心地將老人攙扶至安全路段。得知老人不懂交通法規誤入了車流,鐵騎隊員耐心向老人講解“過馬路要走斑馬線”等安全知識。

“體重超標?那可不行。”鐵騎隊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隊員每月集中測一次體重,突然發胖的會被約談。“工作強度大、日夜顛倒會導致體重增加,這不僅讓形象受影響,身體也吃不消。”劉勇平表示,需做好外在形象管理。同時,每周組織召開隊務會,會后組織培訓,內容涵蓋摩托車駕駛技能、事故現場防護、法律法規知識等,且每月開展一次體能測試。

“我們要的是能力過硬、形象端正、群眾信賴的鐵騎。”劉勇平表示,于細微處見真章,騎行靴是否擦干凈,體態是否挺拔,服務群眾時是否真誠有耐心,這些都是對細節的執著追求與恪盡職守的體現。

李翠 記者黃婉瓊

編輯:賈辛

校對:王小明

審核: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