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車輪上的青春”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 | 日期: 2025年09月01日 | 制作: 賈辛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日前,江西交警曝光了數起未成年人飆車、無證駕駛的典型案例,將“未成年人違法駕駛”這一問題再次置于公眾眼前。視頻中,少年們肆意穿行、危險駕駛,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近幾年,不滿12周歲騎行自行車、不滿16周歲騎行電動自行車引發的事故,分別占騎行事故總數的7.5%和10.3%。法律明確規定,駕駛電動自行車須年滿16周歲,駕駛機動車須年滿18周歲且取得駕駛證。
為何未成年人違法駕駛屢禁不止?在多起涉未成年人交通事故案例中,家長監管缺位是共同特點。部分家長對孩子騎行電動自行車、摩托車持默許態度,甚至主動購買車輛,這種對交通規則的漠視,無形中助長了孩子的違規行為。
社會環境和商業利益也在推波助瀾。部分電動自行車商家向未成年人售車,還提供“改裝提速”服務;短視頻平臺上的“飆車文化”,將危險駕駛行為包裝成“個性”,誤導青少年;公共交通服務“斷層”,一些地鐵站與學校、小區之間缺乏接駁工具,農村地區公交覆蓋不足,這讓一些未成年人鋌而走險。執法層面也存在困境,交警對未成年人違法駕駛多以批評教育、通知家長為主,實質性懲戒少。
破解這一難題,需家庭、學校、社會、相關部門形成治理合力。家長要繃緊“監護弦”,杜絕提供違規車輛,傳遞安全理念;學校應創新教育模式,將交通安全教育融入實踐課程;社會各界要共同營造安全、暢通、有序的交通環境;相關部門要優化公共交通布局,解決“最后一公里”出行難題,構建“教育+懲戒+跟蹤”長效機制。
只有各方攜手,標本兼治,才能織密安全防護網,守護好“車輪上的青春”。
(焦芳)
編輯:賈辛
校對:王小明
審核: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