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議事巧解“百家結”

安遠縣孔田鎮推動鄉村治理取得顯著成效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     |    日期:  2025年08月29日     |    制作:  聶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近年來,安遠縣孔田鎮堅持黨建引領,以服務群眾、造福群眾為基層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積案化解、源頭治理和機制創新,不斷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效能,推動鄉村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為當地的和諧穩定與發展筑牢了根基。

以法理情巧斷鄰里糾紛

7月16日,在孔田鎮下魏村的祠堂內,一場特殊的矛盾糾紛調解會正在進行。

事件的起因是魏柏某建房時不慎破壞了鄰居魏林某房屋的地基,雙方就賠償問題未能達成一致。隨后,魏林某一紙訴狀將魏柏某告上法院。法院經審理,依法判決魏柏某賠償魏林某8萬元。

然而,魏柏某對該判決結果不服,選擇了越級上訪,使得鄰里矛盾進一步升級。為有效推進鄉村和諧治理,下魏村決定在祠堂里妥善解決這起鄰里糾紛。

“今天鎮里的干部和村里的長輩都來了,法院的判決書和第三方的鑒定報告也給你們兩家人看了,我們要依法依規、合情合理地解決你們兩家的矛盾。”下魏村黨支部書記魏春蘭率先開口,語氣誠懇而堅定。隨后,孔田鎮政法委員黃俊峰宣讀了法院判決書和第三方鑒定結果、相關的法律條文,清晰地闡述了事件的責任界定和法律依據。

盡管魏柏某和魏林某仍有不服,情緒較為激動,但在村里“五老”人員的耐心調解下,事情出現了轉機。“五老”調解員一邊幫他們算“法律賬”,明確各自在法律層面的權利和義務,一邊跟他們講“鄰里情”,回憶兩家過往和睦相處的點滴,勸說他們以和為貴。最終,雙方都松了口,不僅就賠償一事達成了和解,還把兩家人長期以來存在的其他矛盾糾紛一并進行了協商處理,徹底化解了心結。

祠堂作為客家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場所,承載著慶祝節日、商議家族大事、承辦紅白喜事等諸多功能。在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中,孔田鎮深入挖掘“祠堂”在凝聚群眾、引導群眾、協商議事等方面的潛在功能,積極探索建立村民自治、法理相濟、形式多樣的基層治理現代化“大堂治理模式”。

如今,各村的祠堂早已不再局限于傳統功能,還兼具了矛盾調解、政策宣講、文化活動等新功能。在這里,村民們可以就村里的大小事務暢所欲言,干部們可以及時傳達政策法規,鄰里間的小摩擦能在輕松的氛圍中化解,祠堂真正成為了凝聚人心、化解矛盾的重要平臺。

矛盾化解“術業有專攻”

與此同時,孔田鎮還建立了一系列完善的機制,為平安建設工作提供堅實保障——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常態機制,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信訪事項快速響應機制,避免了矛盾的積累和升級;部門聯動協調機制,提高了矛盾化解的效率;多元共治機制,形成了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充分利用群眾和各部門的力量,才能高質量化解矛盾糾紛。同時,我們也對各類矛盾糾紛進行了梳理歸類,成立對應的專班,實現矛盾糾紛化解‘術業有專攻’。”黃俊峰說。

孔田鎮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有群眾對土地、山林的權屬概念存在誤解,這直接導致了基層土地、林地領域的矛盾糾紛頻發,“鎮里為此強化了在群眾中的專項普法工作,組建了多個專班,對不同類型的信訪案件和矛盾糾紛有針對性地化解,提高了工作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矛盾糾紛是阻礙社會經濟發展的絆腳石,也是考驗黨員干部的試金石。”該負責人說,孔田鎮將秉持敢擔當、不回避的原則,積極面對各類糾紛,并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創新化解舉措。

經過全鎮上下的共同努力,孔田鎮的信訪總量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為鄉村振興營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侯胡連 記者萬菁)

編輯:聶琪

校對:王小明

復審:全來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