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追星遭遇“律師”詐騙

江西公安機關披露多起學生被騙案件 提醒廣大學生加強防范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     |    日期:  2025年08月28日     |    制作:  聶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漫畫/劉晨陽

學生群體涉世未深、好奇心強,普遍存在社會經驗不足、風險識別能力較弱的特點。詐騙分子利用學生群體的這些特點“定制”騙局,恐嚇、誘騙其將父母賬戶上的資金轉出。

開學在即。日前,江西公安機關披露了多起學生被騙案件,提醒廣大學生增強安全防范意識,避免上當受騙。

“內部票”的騙局

“警察叔叔,我被騙了!”8月10日上午,眼眶泛紅的小欣(化名)來到萬安縣公安局工業園派出所。她攥著手機,向民警劉嘉偉講述自己為看演唱會而陷入騙局的經歷。

因演唱會門票一票難求,小欣在社交平臺聯系到自稱有“內部購票渠道”的網友。對方承諾“百分之百搶到門票,搶不到全額退款”,還發來偽造的購票成功截圖。當晚,小欣偷偷用家長手機轉賬1179元。次日,她發現被對方拉黑,才意識到被騙了,在向父母說出此事后來到派出所報警。接警后,民警立即啟動緊急止付程序,對涉案賬戶進行凍結,全力阻斷資金外流。經過多方協調,當日11時許,小欣轉出的1179元被追回。

據了解,演唱會市場發展勢頭強勁,代搶門票詐騙隨之增多。“詐騙分子通常會在演唱會官宣后,提前在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臺發布‘內部票’‘前排預留票’的引流信息,用‘手慢無’‘百分之百搶到門票’等話術刺激學生。”劉嘉偉解釋,“在一起案例中,詐騙分子偽造與票務平臺客服的聊天記錄,聲稱‘可修改訂單信息’,讓受害者一步步掉入陷阱。”

對此,民警提醒,除了要警惕所謂的“內部購票渠道”,還要注意核實對方身份:“正規票務平臺不會要求通過微信、支付寶個人賬戶轉賬,也不會以‘手續費’‘保證金’等名義額外收費。如遇到可疑情況,應聯系官方客服確認,及時告訴家長、老師,避免財產損失。”

6月26日,遂川縣公安局禾源派出所民警劉能紅、輔警彭艷彬趕到李女士家時,她正與詐騙分子視頻通話。對方聲稱可協助退回游戲充值款,誘導她下載遠程控制軟件,并獲取手機驗證碼。

面對民(輔)警的詢問,李女士堅稱未被騙,拒絕回答問題且阻止民警查看其手機。民警判斷李女士已被詐騙分子深度“洗腦”,其手機正處于轉賬界面,疑遭遠程操控,資金隨時可能轉出。情況緊急,彭艷彬果斷奪過李女士的手機切斷通話,終止關鍵操作,隨后對其銀行卡啟動“緊急止付”程序,1.6萬元資金被成功凍結于轉賬的前一刻。

原來,李女士的孩子私自進行了游戲充值,而欲退款的李女士誤信虛假客服,被誘導轉出“手續費”。

在李女士遇到的這類騙局中,騙子以協助退回游戲充值款為借口,誘導下載遠程控制軟件,一旦下載成功,騙子就能實時看到手機屏幕上的所有內容,包括輸入密碼、接收驗證碼的過程,甚至能直接操控手機轉賬。

女孩追星被騙3.9萬元

浮梁縣學生小娟(化名)是某明星的粉絲,平常喜歡在網上瀏覽關于偶像的信息。今年8月初,小娟發現了所謂添加明星私人聯系方式的渠道,在發送添加好友信息后,她收到了一名陌生人添加QQ好友的請求。

對方自稱是該明星的私人律師,指控小娟持續添加該明星私人聯系方式的行為嚴重干擾了其生活,并威脅稱若不按要求操作,將通過報警追究小娟刑事責任。驚慌之下,小娟表示愿意配合。隨后,對方要求小娟前往隱蔽地點,并通過QQ語音通話指導其操作手機轉賬,還發來了付款二維碼。小娟找借口拿到母親劉女士的手機后,通過掃碼支付了兩筆款項,共計3.9萬元。直到次日清晨,劉女士發現手機里有兩筆款項轉出,小娟這才說出實情。在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后,劉女士趕緊走進浮梁縣公安局報警。

在浮梁縣公安局刑警大隊,民警歐陽玉杰在給小娟做筆錄時說:“這種詐騙手段較常見,騙子利用粉絲對偶像的癡迷,假冒律師等身份威脅人,進而實施詐騙。”見小娟情緒不佳,他開導道:“以后別信‘有明星私人聯系方式’,真的明星不會輕易加粉絲好友。”

民警提醒,追星的青少年若遇到冒充明星助理、明星私人律師的陌生人以“干擾生活”“需承擔法律責任”等理由威脅,一定要保持冷靜,不要按照對方的要求轉賬或操作手機,應立即告知家長或撥打110報警,通過正規渠道核實情況。同時,要注意保護個人隱私,不要在陌生網站、社交群或私信中透露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

冒充民警詐騙被識破

“你涉嫌洗錢,必須配合調查,一步步按照我們說的做,否則我們將派人抓你!”7月4日,遂川縣學生小康(化名)在瀏覽網頁時,接到自稱民警的陌生人視頻電話。視頻中,對方身著仿制警服,出示偽造的法律文書,要求小康下載某款軟件并開啟屏幕共享。

小康察覺異常后,跑到遂川縣公安局源頭湖公園快警崗亭向網格快警求助。網格快警肖鵬重啟小康的手機,切斷詐騙鏈條,并指導其將微信與銀行卡解綁,消除潛在的資金轉移風險。

肖鵬指著小康手機里那條“免費領皮膚”的未讀消息,拆解詐騙分子的套路:“這些騙子很懂網友的喜好,他們在游戲群里發‘輸入手機號領皮膚’,或者在短視頻評論區宣稱‘關注我領明星簽名照’,其實都是‘釣魚’。”

肖鵬介紹,只要點開未讀消息,就會被要求填寫驗證碼、家庭住址等信息。填完信息后,騙子會發來偽造的“傳票”或“通緝令”,上面貼著當事人的照片,恐嚇當事人轉賬。

說完,肖鵬拍了拍小康的肩膀,加重語氣提醒:“以后再遇到這種事情,別慌。辦案人員不會通過視頻通話‘核實情況’,不會讓你共享屏幕‘證明清白’。只要對方提到‘轉賬’‘下載軟件’‘不要告訴身邊的人’,就直接告知父母或者報警。”

(文/傅斯瑤 記者程呈)

編輯:聶琪

校對:王小明

復審:全來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