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我省鄉村全面振興取得積極成效

農產品電商零售突破300億元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     |    日期:  2025年08月26日     |    制作:  聶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8月25日,我省召開“輝煌‘十四五’‘贛’出新精彩”系列新聞發布會之“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十四五”期間,全省堅決守牢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兩條底線”,用好農業產業化和“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建設“兩個抓手”,扎實推進“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各項目標任務落實落地,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取得積極成效,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堅實支撐。

2024年,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4494.1億元,比2020年增長17.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73元,比2020年增長33.5%,全省農業農村發展呈現農業質效雙增、農村和美宜居、農民穩定增收的良好態勢。

雜交水稻制種面積居全國前二

“十四五”期間,全省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2024年,全省糧食產量達439.2億斤,連續12年穩定在430億斤以上;油料產量151.3萬噸,比2020年增長23.3%。2024年,蔬菜、水果產量分別達1931.2萬噸、605.9萬噸,較2020年分別增長17.6%、22.9%;主要畜禽肉類、禽蛋、水產品產量分別達363.6萬噸、89.3萬噸、303.2萬噸,較2020年分別增長27.5%、45.9%、15.4%。

在農業科技裝備條件方面,“十四五”期間,全省新增高標準農田833.2萬畝、改造提升252.6萬畝,全省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3141.4萬畝,占全省耕地面積的76.9%。2024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3.9%,比2020年提高3.7個百分點;農業機械總動力達3048萬千瓦,比2020年增長17.6%;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6%,雜交水稻制種面積居全國前二。

在脫貧攻堅方面,“十四五”期間,我省重點支持產業幫扶、就業幫扶、易地扶貧搬遷、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等工作。堅持選優派強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選派駐村第一書記6575名、工作隊5867支、工作隊員11795名。聚焦886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創新“人員信息統管、公章審批互認、公共事項共辦”三項舉措,有效解決搬遷脫貧群眾“兩不管”“兩頭跑”難題。

實施幫扶產業項目4.53萬個,培育帶動經營主體5.23萬個、村級(聯村)扶持產業基地1.84萬個。2024年底,全省脫貧人口實現就業144.1萬人。連續4年超額完成國家下達我省的脫貧人口就業目標。全省脫貧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20年的12877元增至2024年的18436元,年均增幅達9.4%。

在農業產業化方面,我省培育稻米、油料、果蔬、畜牧、水產5個千億級主導產業鏈和茶葉、中藥材2個百億級特色產業鏈;打造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8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12個,國家農業產業強鎮64個;發展綠色、有機、名特優新和地理標志農產品8281個,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同時,堅持線上線下雙向發力,開展農產品“六進”行動和“出海”計劃,推動2119款優質農產品進駐高端商超餐飲平臺,打造年銷售額超千萬的爆品282款;農產品電商零售連續突破100億元、200億元和300億元大關,近三年年均增速50%以上。

行政村實現5G網絡全面通達

在鄉村建設方面,“十四五”期間,全省建成26057個省級新農村點,推進1360個先行村開展“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建設,農村衛生廁所覆蓋率85%,高出全國9個百分點,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48.3%,高出全國3.3個百分點。累計創建美麗宜居先行縣39個、鄉鎮980個、村莊10659個。引進省內外運營主體1262家,對全省879個村莊進行整村運營,積極培育“鄉村+”新業態,累計發展鄉村民宿7556家,建設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8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72個。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打造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鄉鎮9個、示范村89個。另外,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推動供電供水、網絡數據等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向鄉村覆蓋。全省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4.1%,農村公路里程達18.4萬公里,100%的鄉鎮和100%的村組通了水泥(油)路,行政村實現5G網絡全面通達,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實現自然村全覆蓋。

在農村改革方面,我省開展了深化鄉村振興體制機制改革攻堅行動,扎實推進了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二輪到期延包試點等重點改革任務,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村改革實踐經驗。健全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盤活閑置資產資源,拓展集體經濟多元化發展路徑。2024年,全省村集體經營性總收入突破74.72億元,村均超43萬元。大力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升行動,累計培育農民合作社7.5萬家、家庭農場9.3萬家,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3.26萬個。初步構建起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有效帶動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發展體系。

(文/王琨 記者方維芳)

編輯:聶琪

校對:王小明

復審: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