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師到警察 不改育人初心

新余市公安局交管支隊渝水一大隊民警廖松海暖心執法獲贊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     |    日期:  2025年08月25日     |    制作:  聶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為遵守交規的群眾點贊(圖/受訪者提供)

8月19日,新余市公安局交管支隊渝水一大隊民警廖松海在早高峰執勤后,回到辦公室,還沒來得及喝水,手機鈴聲便接連響起。記者的采訪不時被打斷。其間,一名群眾咨詢事故處理流程,他細致解答,臨別時還不忘叮囑群眾安全出行。

這樣的場景,是廖松海工作的日常。自今年夏季治安打擊整治“百日行動”開展以來,廖松海查處各類交通違法行為2000余起。

總結“三步執法”工作法

在成為警察前,廖松海是一名教師。2011年,23歲的他懷著對警察職業的向往,穿上了警服。“其實老師和警察都有教育的屬性。老師教知識,警察教規則。”廖松海說,身份轉變了,但“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感卻始終未變。

每次遇到群眾對交法不了解、缺乏安全常識時,廖松海總是不厭其煩地講解,努力幫助群眾養成文明出行的好習慣。

廖松海所在中隊的片區情況特殊:1所大學、3所中學、5所小學組成了“學區矩陣”,新鋼集團等企業帶來的“貨車洪流”,交通管理壓力較大。廖松海每天都在學校“護學崗”與企業貨運通道間無縫切換。

“你知道剛才的行為有多危險嗎?”有一次處理群眾騎電動自行車闖紅燈時,廖松海并沒有急著開罰單,而是掏出手機,給對方看了一段事故視頻。當事人從一臉的不服氣逐漸開始后怕,當即向廖松海承認了錯誤,并表示今后一定會遵守交通法規。

這就是他在實踐中總結出的“三步執法”工作法:先指出違法事實、講清危害后果,再講明法律依據,最后給出整改建議。

這種執法方式不僅化解了矛盾,更贏得了理解。2024年,他現場執法的6段視頻被公安部、中國警察網采用,成為暖心執法的范本。

此外,該大隊與新余市渝水區盲人院結對幫扶已30余年。廖松海和同事定期送去生活物資,更帶來溫暖的陪伴。這種細致關懷也延伸到日常工作中:為急癥患者開辟綠色通道、幫助走失兒童尋找家人……

2023年,廖松海獲評“新余好人”,這份榮譽是對他多年來暖心服務的認可。

“跟著海叔學安全”

3月26日,在新鋼集團的法紀警示教育講座上,廖松海一開場就發問:“喝多少酒算酒駕?”吸引在場人員的關注后,他通過播放交通事故現場視頻,講解真實案例,生動剖析酒駕醉駕對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的沉重代價。

廖松海還詳細講解了酒駕認定標準和法律責任,并提醒:“很多人以為摩托車不算機動車,或者喝點啤酒沒關系,但法律認定標準是一樣的。”直擊常見誤區,破除僥幸心理。

2019年,廖松海把渣土車開進校園,讓學生坐在駕駛座上體驗駕駛員盲區;在農村祠堂,他的交通安全“脫口秀”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同時讓交通安全知識深入人心。

隨著短視頻的興起,廖松海化身“海叔”,與當地“網紅”合作拍攝“三零一戴”情景短劇,單條播放量突破500萬次;“海叔說交通”系列累計播放111.6萬次,評論區滿是“跟著海叔學安全”的留言。今年,他參與拍攝的“魔性宣傳”系列視頻成為爆款IP,全網播放量破千萬次,網友紛紛在線催更。

從警14年來,廖松海先后獲得全省道路交通管理先進個人、新余市優秀人民警察等稱號,連續7年被評為新余市優秀公務員。但在他看來,最好的獎勵是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李翠 記者黃婉瓊)

編輯:聶琪

校對:王小明

復審:朱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