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轉必停” 為安全讓行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 | 日期: 2025年08月25日 | 制作: 聶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大型車輛右轉引發的“包餃子”事故時有發生,其罪魁禍首是“內輪差盲區”。今年8月1日起,全國多地試點“右轉必停”新規,要求大型車輛右轉時必須剎停再起步,違者罰款200元、駕駛證記3分。山東省更以省級立法形式將這一規則固化,為全國交通治理提供了范本。
傳統“慢行右轉”的模糊要求,難以讓駕駛員形成條件反射般的警惕。而“必停”的強制要求,通過物理停頓打破駕駛慣性,迫使駕駛員仔細觀察路況。這一改變,不僅為駕駛員爭取了二次判斷的時間,更讓行人和非機動車駕駛人因車輛明顯停頓而獲得更充分的路權確認時間,降低雙方信息不對稱的風險。
這種治理智慧體現在三層遞進效應:行為強制帶來立竿見影的安全效果,風險識別的主動喚醒培養深層警惕意識,潛移默化的交通文化更具長遠價值。如同“禮讓斑馬線”從規則要求演變為社會共識,“右轉必停”新規也將引導貨運司機文明駕駛,增強廣大駕駛人安全意識。
新規推行初期,難免有質疑聲:“頻繁停車起步是否會加劇道路擁堵?”短期來看,部分路口或因駕駛員不適應出現短暫滯緩,但長遠而言,隨著規則深入人心與交通配套優化(信號燈智能調控、路口渠化改造等)措施的完善而逐步緩解。在生命安全與通行效率的權衡中,前者始終是不可逾越的底線。
“右轉必停”的落地,既需要執法部門的剛性約束,也依賴于日常宣傳教育。當這一規則內化為所有交通參與者的行為準則,交通安全治理目標便不再遙遠。剎停一次的等待,守護的是無數家庭的完整,彰顯的是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
(焦芳)
編輯:聶琪
校對:王小明
復審:朱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