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月老”到“和事佬”

鷹潭市月湖區香山社區“紅娘理事會”助力基層社會治理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     |    日期:  2025年08月22日     |    制作:  聶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紅娘理事參與矛盾調解(圖/劉俊辰)

“那樹是我家種的,你憑什么砍……”8月10日,鷹潭市月湖區五二五小區一網格群里,樹主張阿姨因鄰居誤砍樹木情緒激動,言辭激烈。這一情況迅速引起香山社區“紅娘理事會”副會長鄭建妹的關注,她當即前往張阿姨家中了解情況。通過擺情理、講法理,張阿姨的情緒逐漸平復,這起鄰里糾紛在萌芽狀態便得到成功化解。

以上只是鷹潭市月湖區香山社區“紅娘理事會”日常工作的一個片段。這個2023年4月成立的組織,從最初的9人發展到如今的16名理事,他們不僅牽紅線、促良緣,更化身“法治使者”,用家常話解讀法律條文,用真情化解矛盾糾紛。

社區矛盾糾紛“解壓閥”

今年63歲的鄭建妹是鐵路系統的退休職工,因熱心為他人介紹姻緣、積極幫助鄰里,在群眾中威望頗高。

2024年年初,家住鷹潭市鐵路新二村的劉爺爺不慎摔倒,其兒女卻因照料問題爭執不下。原來,劉爺爺多年前曾給了經濟條件不佳的女兒9萬元,兒子以此為由拒絕照料父親;而女兒則稱這筆錢是借款,日后會歸還,而照料父親是兒子的責任。

得知情況后,鄭建妹和其他“紅娘理事會”理事主動找到劉爺爺的兒女,向他們釋法說理,強調“贍養老人是兒女應盡的義務,也是傳統美德”,并勸說“父母哪有不愛子女的,看到妹妹條件不好,幫扶一下也是人之常情”。在情理的感化下,姐弟倆重歸于好,商定輪流照料父親。

“紅娘發揮他們人緣地緣優勢,能及時摸排并干預矛盾糾紛,是社區矛盾糾紛的解壓閥。”香山社區黨支部書記李笑鳳如是評價。

從“牽線人”到法律講解員

4月14日,香山社區舉辦了一場以“法潤萬家筑防線 國安民康譜新篇”為主題的文藝匯演,由“紅娘理事會”編排的快板《喜贊民法典》贏得現場觀眾的陣陣叫好聲。

據悉,為充分發揮“紅娘理事會”的作用,社區推動傳統“紅娘”隊伍實現“法治升級”——聯合司法所開展專題培訓,將“紅娘”吸納到“法律明白人”隊伍中,重點學習婚姻家庭、財產繼承等方面的法律知識。同時,編寫《紅娘普法小手冊》,把法律條文轉化為對“婚前財產怎么算”“子女贍養有哪些義務”等實際問題的解答,確保“紅娘”能說“家常話”、講“明白理”。

責任感強、熱衷于社區工作的“紅娘理事會”成員充分發揮能動性:在調解婆媳矛盾時,用“子女有贍養義務,老人也有財產處置權”等法律知識進行疏導;在社區廣場組織 “相親會”時,專門設置“法律問答角”,邀請律師與“紅娘”搭檔,現場為居民解答疑問。此外,社區還打造法治長廊、種下“法治樹”,通過快板、小品、戲曲、詩朗誦、情景劇等文藝形式,全方位、立體化宣傳民法典。

從“促良緣”到“樹新風”

5月15日,由香山社區承辦的月湖區文藝匯演暨集體婚禮活動,吸引了18對新人參與,近千名群眾到場送上祝福。

“這場婚禮幸福感滿滿,將成為我們終生難忘的回憶。”參加集體婚禮的小艾挽著丈夫的手,笑意盈盈地說。有新人感慨,他們在這場婚禮中既感受到了傳統婚禮的儀式感,也體會到了婚事新辦的文明風尚。

截至目前,香山社區共舉辦兩屆集體婚禮,有26對新人參與。社區通過推廣集體婚禮、騎行婚禮等新式儀式,弱化婚禮中的物質符號,為新人節省婚禮費用,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婚事新辦讓壓力更小,感情更純粹”的理念。

據了解,“紅娘理事會”成立以來,香山社區婚姻家庭糾紛調解成功率從65%提升至92%,居民主動咨詢法律問題的次數同比增加130%。

“有事找紅娘,普法在身旁”成為社區新風尚,多人獲評“金牌普法紅娘”,工作案例被記錄進“普法成效臺賬”,形成了可復制推廣的經驗。

(文/記者劉俊辰)

編輯:聶琪

校對:王小明

復審:朱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