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堅守,給500多只“毛孩子”一個家
來源: 江西日報 | 日期: 2025年08月21日 | 制作: 聶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吳穎、鄭周贇 通訊員陳旻報道:在宜春市袁州區湖田鎮坪田村的山腳下,一個由廢棄養豬場改造而成的小院,是流浪小動物的“避風港”。54歲的羅勇軍,用愛堅守16年,為500多只“毛孩子”筑起一個溫暖的家,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撐著他?8月11日,記者來到流浪狗小院,伴隨著“吱嘎”的開門聲,數十只小貓小狗圍攏過來,有的蹭著褲腿撒嬌,有的搖著尾巴討食,簡樸的院落里涌起融融暖意。
一條無法停下的路
“它叫‘小耳朵’,特別黏人,來這里之前受了重傷,見人就躲;跳上你肩頭的柯基,可是個惹禍的‘機靈鬼’;你看,蹣跚行走的小狗叫‘茄子’,剛來的時候腿已經斷了;還有‘大黃’,被救助時,脖子上的鐵圈已嵌進肉里生了蛆……”手拄拐棍的羅勇軍俯下腰,輕撫身側的小家伙們,呼喚著它們的名字。“小院現在住著210只小動物,它們大多因車禍、疾病等遭遇過遺棄和流浪。”

羅勇軍和他的“毛孩子”(本文圖片由吳穎、鄭周贇拍攝)
時光回溯到2009年,經營礦產生意的羅勇軍在路邊發現一只被車撞傷的小狗,“它蜷縮在草叢里,眼里滿是恐懼,像個被遺棄的孩子。”沒多想,他便把小狗抱回閑置的苗圃治療,從此踏上一條無法停下的救助之路。
“這些小動物很通人性,它知道我是在救它,跟我很親近。此后,我就多了個心眼。只要看到被遺棄在路邊的小可憐,就一只只地帶回苗圃。”羅勇軍說,起初只是零星救助,后來隨著消息傳開,常有人將不愿飼養的動物送上門。“最夸張的一次,門口袋子里塞著8只剛出生的小狗。”雖然痛惡這種遺棄的行為,羅勇軍卻總因那些渴望生存的眼神心軟,一次次接納它們。

常有人將不想養的小動物遺棄到協會門口,讓羅勇軍進退兩難
2020年,苗圃面臨拆遷,為安頓好這些“毛孩子”,羅勇軍歷時數月,奔波尋找合適場地,終于找到一個廢棄的養豬場。當時公司業績下滑,他從為兒子準備的婚房款里拿出70萬元改造場地。“妻子和兒子很不理解,但我想著,這個小院可以讓更多流浪小動物擁有一個溫暖的家,是一件多有意義的事啊。”他望著院子里奔跑嬉戲的小家伙們,眼神透出滿滿的堅定。
逆境中的溫暖堅守
16年來,羅勇軍累計投入200余萬元救助流浪動物,而這份愛心的背后,是與日俱增的運營壓力。“小院目前有210只動物,一年狗糧、貓糧、醫療等支出約24萬元,僅一成來自愛心捐助,九成靠自己承擔。” 羅勇軍算著賬,眉宇間難掩疲憊。2023年底,因公司經營不善,他的收入銳減,生活開銷幾乎全靠“吃老本”,每一塊錢都要精打細算。
“想過放棄嗎?”記者問。“說實話,肯定是想過的。”羅勇軍低下頭陷入了沉思,2013年他投資失敗欠下200多萬元,曾狠下心試圖將20多只流浪狗放生。“打開車門的瞬間,平時爭先恐后沖出去的‘毛孩子’好像都知道要發生什么事,它們蜷縮著看向我,沒有一只肯跳下車。”那一雙雙濕漉漉的眼睛,像針一樣刺痛了羅勇軍。他默默關上車門,咬牙撥通一個個借錢電話,“五百、一千也要借,它們如此信任我,我不能拋棄它們啊。”

羅勇軍和他的“毛孩子”
即便流浪狗小院運營得很艱難,羅勇軍仍堅守著自己的原則,拒絕將救助變成“生意”。曾有自媒體找上門來,想讓他配合拍攝“悲情故事”來吸引流量,被他一口回絕:“它們不是博取同情的工具,生命本應被尊重。”他系統學習獸醫知識,四處奔走募集物資,還于2019年創辦了宜春市小動物保護協會,讓這份愛心事業有了更堅實的依托。
2024年,羅勇軍被查出患有惡性骨瘤(早期),經歷40多天的住院治療、6次化療,都沒能讓他放下對“毛孩子”的牽掛,他反復叮囑家人和志愿者照看好“毛孩子”。出院后,他不顧身體虛弱,日夜守在小院,仿佛只有看著這些“毛孩子”,心里才踏實。
愿每個生命都被珍視
夏日清晨,陽光透過楊梅樹、桃樹、棗樹的縫隙,灑在追逐打鬧、慵懶酣睡的小動物們身上,勾勒出一幅溫馨的畫面。16年間,從救助第一只流浪狗到建成流浪狗小院,羅勇軍已累計救助超500只流浪動物。這些曾對人類充滿戒備的生命,在羅勇軍和志愿者日復一日的悉心照料下,漸漸卸下防備,圍在人們腳邊撒嬌,用最純真的方式回應著這份善意。

小院里的每只動物都有故事,圖為小狗妮妮
隨著宜春市小動物保護協會影響力的擴大,越來越多愛心人士加入進來,讓這份溫暖不斷傳遞。
退休后的毛毛姐作為協會第一批救助人,收養了40只流浪狗,經常來小院照料“毛孩子”。她說:“雖然照顧它們很辛苦,但同時又覺得很踏實、幸福。它們大多都遭遇過不幸,能為這些小生命做點事情,我感覺很有意義。”
為減輕經濟壓力,小院已開放領養,但領養人須通過3次實地考察。“必須確認對方有穩定住所、收入,發自內心喜愛小動物,我才能放心把小家伙交給他。”羅勇軍介紹,與救助規模相比,領養比例仍很低,最近三年僅成功領養60余只狗、20余只貓,這也讓他更堅定了要推廣文明養寵理念的決心。
羅勇軍說,16年來他見證過很多小生命的生老病死,讓他最開心的是看到它們能夠健康地活著,在陽光下盡情奔跑;最痛心的是看到那些奄奄一息的生命,近在咫尺卻無力拯救;最氣憤的是那些不負責任的棄養行為,將小動物當成消遣玩具。
“我真正期待的,是每只小動物都能被珍視。”盡管骨瘤手術成功,但仍有復發風險,羅勇軍時常會憂心它們的未來。他希望通過“救助+領養”的模式,讓更多人理解“以領養代替購買”的文明養寵理念。“希望能有更多愛心人士支持小院、加入愛心團隊,讓流浪動物不再流浪,讓這份微光匯聚成照亮生命的暖陽。”

小院里的每只動物都有故事,圖為小狗歪歪和妞妞
編輯:聶琪
校對:王小明
復審:朱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