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共產黨人公仆本色

來源: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    日期:  2025年08月20日     |    制作:  聶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我們黨始終堅持走群眾路線,要求黨員干部做人民的勤務員,不可擺“官譜”、抖“官威”、做“官老爺”。羅榮桓同志在任總政治部主任時,曾對機關的同志講:“不要以為你很高,這種高是因為你騎的馬高。下了馬,該多高還多高。”誠哉斯言,當了“官”,貌似自己高了,實則是所坐的位置變了、所處的崗位變了。如果因此自視甚高、任性妄為,黨和人民還可以把他“拉”下來。

樹牢公仆意識、常思“下馬”之后有多高,是對自身地位和權力來源的清醒認知。黨員干部無論位置多高、權力多大,都是黨和人民賦予的,這是權位的本源。關于這一點,陳毅同志有詩云:“第一想到不忘本,來自人民莫作惡。第二想到黨培養,無黨豈能有所作?第三想到衣食住,若無人民豈能活?”句句都是在淡化自身,突出黨和人民的主體性。無獨有偶,陳云同志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屢次建功,卻從不把功勞記在個人名下。他說:“我們的功勞是哪里來的?頭一件,老百姓要革命。我們是黨員,在黨的領導下,適合老百姓的要求,做了一點事,如此而已,一點不能驕傲。”“任何人離開了人民,離開了黨,一件事也做不出來。”

樹牢公仆意識、常思“下馬”之后有多高,是在告誡黨員干部要以平常心看待自己,把自己當作人民群眾中的一員,任何時候都不要脫離群眾、高高在上,都不能搞特權。在這方面,朱德同志為我們樹立了典范。井岡山時期,為了解決山上緊迫的糧食問題,朱德經常穿雙草鞋,戴斗笠,與戰士們一樣下山挑糧。戰士們看他工作那么忙,都勸他不要挑糧了,并把他的扁擔藏了起來??芍斓伦约簞邮钟肿隽烁卤鈸?,并在上面刻了“朱德記”三個字,重新加入挑糧隊伍……朱德不擺架子、不搞特權,始終以普通士兵和勞動人民的一員自居,贏得人民的尊敬。在他60歲生日時,董必武為他賦詩一首:“骨頭生若鐵般硬,胸次真如海洋寬。要作主人不作客,甘為民仆恥為官。”朱德和詩答謝:“耕者有田風俗厚,仁人施政法刑寬。實行民主真行憲,只見公仆不見官。”

“甘為民仆恥為官”與“只見公仆不見官”表達的都是不忘根本、躬身為民的謙卑情懷。俗話說,做官不可太像“官”,說的就是要忘掉“官帽”,多從“馬”上下來,到百姓中走走看看問問。走村串戶,能摸清百姓的安危冷暖;深入田間,能找到自己的根在哪里;腳踩泥土,能認清自身究竟“有多高”。

放低“身架”,才能贏得“愛戴”。黨員干部當深悟“自高必危,自滿必溢”的道理,自覺摒棄“官升脾氣漲、官高膽子大”的做派,常問問“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弄清“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這個根本問題,多到群眾中“接地氣”“學本領”,多用手中的權力為群眾謀福祉,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這一面,永葆共產黨人的公仆本色。(于云波)

編輯:聶琪

校對:王小明

復審: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