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親們盼的,就是我們要干的”

——記金溪縣何源鎮彭家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彭徇龍

來源:  江西日報     |    日期:  2025年08月18日     |    制作:  聶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初秋的清晨,陽光透過薄霧灑在山間。山腳下,金溪縣何源鎮彭家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彭徇龍像往常一樣,早早地來到村民服務中心忙碌起來。

2020年年底,懷揣著改變家鄉面貌的初心,他放棄蒸蒸日上的事業,毅然回到家鄉,帶領群眾改善村莊環境,發展特色產業,推進鄉村治理,持續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談起彭徇龍,村民都十分認可。“多虧了他,他是我們的帶頭人,彭家村現在是真正的美麗鄉村,日子越來越有奔頭。”村民毛新華說。

千方百計解民憂

5年前,提起彭家村,村民們連連搖頭:青壯年紛紛外出務工,村里矛盾多、人心散;村集體經濟收入為零,村民連吃水都是難題。

2020年年底村“兩委”換屆時,面對鄉親們的期盼,彭徇龍決定回到家鄉,并當選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上任首月,他走村入戶聽取村民意見建議,筆記本記下60多條訴求:環境整治、道路擴建……每項都標注著緊急程度。“鄉親們盼的,就是我們要干的。只有實實在在多辦實事,才能贏得信任與支持。”彭徇龍說。

“彭書記,水咋又停了?”2021年除夕,正是萬家團圓的日子,村民們焦急地找到彭徇龍。原來,彭家村地處偏遠山區,生活用水是山泉水。由于水池容量較小、設備缺乏維護,村里隔三岔五停水,影響村民生活。

彭徇龍二話不說,抄起工具就往山上趕。清理水池、維護管道,在嚴寒中搶修2個小時,終于趕在當天中午恢復供水。此后,他多次對接職能部門,全力向上爭取項目資金,新建兩個蓄水池、更換2000多米供水管道,讓村民從此喝上放心水。

幾年來,彭徇龍帶著村“兩委”班子始終圍著民生轉、順著民意干。他們多方奔走,爭取各類資金700余萬元,實施老舊房屋用電與廁所環境改善、道路擴建、休閑廣場改造等項目,使村民生活品質顯著提升。

產業鋪就富民路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得為村里找到致富好路子!”彭徇龍上任后,就把發展特色產業擺在重要位置,想方設法帶領群眾增收。

彭徇龍在走訪中了解到:村里留守婦女多,她們缺乏穩定收入來源。他想到有朋友在外開辦服裝廠,便自籌資金購買設備,在村里開辦服裝加工廠,承接朋友工廠訂單。服裝廠不僅吸納了30多名村民家門口就業,還拓寬了村集體經濟增收路徑。

2022年春耕時節,新的難題擺在面前:農田存在撂荒問題,種糧戶更少了。彭徇龍帶著村干部赴外地考察學習。回村后,他連續20多天挨家挨戶宣講政策,嘴皮子磨破了,人心焐熱了,最終成功流轉近1200畝農田,引進建寧縣桂才種子專業合作社建立水稻制種基地,助力農業轉型發展。站在水稻制種田邊,看著稻浪翻滾,村民彭水根感慨道:“以前是撂荒地,現在變成‘聚寶盆’。”

暑假期間,一輛輛旅游大巴開進了彭家村。大學生們走進田間地頭,和村民一起勞動、調研,給鄉村帶來了新活力。

這幾年,彭徇龍敏銳把握鄉村旅游發展機遇,積極對接項目資金,盤活村莊20余畝閑置土地,引入社會資本,打造集電商直播、團建研學、農事體驗于一體的溪畔農場。他還開通“彭支書”社交媒體賬號,通過直播銷售特色農產品,策劃拍攝短視頻,宣傳家鄉美麗山水。

如今,村里名氣打響了,人氣更旺了,鄉村旅游搞得紅紅火火。今年以來,該村溪畔農場接待各類研學團隊和游客4000余人。

在彭徇龍帶領下,彭家村煥發勃勃生機。昔日沉寂的“空心村”,如今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村”。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0萬元。

黨建引領聚合力

“我家里停電了,不知道什么原因。”一天傍晚,獨居老人彭發生家中突然斷電了。接到反映后,網格員毛學文、朱祝新趕到他家中,并迅速開展檢查、維修。燈亮了,彭發生的臉上綻放了笑容。

農村要發展,關鍵看支部。為調動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彭徇龍推行網格化管理模式,全村劃分為3個大網格、11個微網格,由黨員村干部擔任網格長,黨員村民包聯到戶作為網格員,實現責任到人、覆蓋到戶,將貼心服務精準送到每家每戶,打通鄉村治理“最后一米”。

如今,“有事就找網格員”成為村民的自覺行動。“現在鄰里糾紛少了,干群關系親了,村里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著落。”村民席祖興笑著說。

既要口袋鼓,還要精神富。彭徇龍推動在村頭建設移風易俗長廊和文化廣場,使其成為村民休閑的好去處。利用這些場所,彭家村常態化組織開展理論宣講、文藝演出等活動,讓文明新風吹進家家戶戶。這幾年,彭家村捧回了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江西省鄉村振興示范村等沉甸甸的牌子。

烈日炙烤著穿村而過的道路,壓路機轟鳴著來回碾壓。沿道路望去,彭徇龍目光堅定:“今年9月,6米寬的主干道將通車,咱村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

(全媒體記者 焦俊杰)

編輯:聶琪

校對:王小明

復審: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