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發力跑出營商環境“加速度”

新余市高新生態環境局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生態動能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     |    日期:  2025年08月06日     |    制作:  聶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開展服務企業接待日活動

構建全流程、高效能項目服務體系;搭建服務企業“連心橋”;探索“柔性執法+智慧監管”新模式……近年來,新余市高新生態環境局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為導向,錨定“放管服”改革關鍵點,通過創新措施、優化服務、強化監管等方式,多維發力跑出營商環境“加速度”,持續激發市場活力,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生態動能。

構建全流程、高效能服務體系

優化服務,以賦能綠色發展。為營造更加穩定、公平、透明且具有可預期性的營商環境,長期以來,新余市高新生態環境局主動靠前服務,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深入推進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致力于構建全流程、高效能的項目服務體系,為項目落地提供堅實有力保障。

據了解,該局建立并完善項目預審長效機制,筑牢項目準入的“第一道”防線。針對新余市高新生態環境局引進的各類項目,組織專業力量開展合規性與環保性預審,科學評估項目的環境影響,及時提出專業化、建設性的意見與建議,從源頭上嚴格把控項目準入,并對重大項目實時跟進環評文件編制進度和審批流程。

與此同時,新余市高新生態環境局積極打造高效審批的“綠色通道”,深入落實《江西省生態環境廳深化環境影響評價領域“放管服”改革12條措施》《江西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加快改革措施落地 推進環評提質降費增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全面推行環評審批正面清單制度,采用容缺后補等創新方式,大幅縮短審批時間。2025年,該局已高效完成35個項目的環評審批。此外,該局還積極承接市級環評審批權限,順利完成4個重大環評報告書項目的審批。

搭建服務企業“連心橋”

“如何以較低成本達成節能降耗目標?”“怎樣在廢氣治理達標與經濟效益之間實現平衡?”6月5日,一場以“美麗中國我先行”為主題的生態環境宣傳活動在華騰地毯有限公司開展。在環保咨詢專區,工作人員圍繞節能減排、污染防治等領域知識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為企業員工提供一對一講解服務。

“通過此種方式,能夠迅速明確企業面臨的困難,了解其實際需求,便于我們精準施策,為企業量身定制解決方案。”據新余市高新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每年的特定時間節點,該局都會主動作為,開展上門宣傳活動,進行“點對點”幫扶,并面對面為企業提供、業務指導以及政策解讀服務。

上門幫扶是新余市高新生態環境局向“服務型”轉變的典型體現。據了解,近年來,該局突破傳統的“監管—被監管”單向模式,通過主動服務、精準指導以及政策協同等舉措,積極搭建服務“連心橋”,構建常態化的政企對話渠道,助力企業解決環保難題,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針對企業在生態環境領域的急難愁盼,新余市高新生態環境局還常態化開展“服務企業接待日”活動,借助集中座談、個別訪談等形式,精準對接企業需求,為企業制定環保治理“藥方”。

據悉,2025年以來,該局已為5家企業精準解讀環保政策,助力40余家企業完成生態環境問題的排查與整改。

探索“柔性執法+智慧監管”模式

既要堅守生態環境安全底線,又要為企業發展營造更為優良的環境。近年來,新余市高新生態環境局積極探索“柔性執法+智慧監管”新模式,秉持監管與服務并重、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借助制度創新與技術應用,積極推行涉企執法檢查“掃碼入企”制度,目前已開展219家企業賦碼。

“既堅守生態底線,又減輕企業負擔。”在日常執法過程中,該局推行“輔導—整改—執法”的工作流程,主動指導企業規范運行污染防治設施,明確環保主體責任與合規要求,從源頭上助力企業識別并降低違法風險。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具有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該局嚴格落實《生態環境領域輕微違法行為免罰清單》,對于企業首次發生、情節輕微、能及時糾正且未造成環境危害后果的違法行為,堅持“首違不罰、先教后罰”的原則,通過批評教育、指導約談等方式促使企業自覺改正。

同時,該局施行“公開道歉承諾從輕處罰”制度,對于非主觀故意違法、積極整改并公開道歉承諾的企業,依法依規從輕或減輕處罰,既維護生態環境法律法規的嚴肅性,又彰顯執法的人文關懷,達成“教育與懲戒”的雙重效果。

為提高執法的精準度與效率,該局還持續完善“雙隨機 一公開”監管機制,依托“互聯網+監管”平臺,統籌日常監管與專項執法任務,大力推廣在線自動監控、無人機巡查等科技手段,對重點排污單位、重點區域開展非現場監管,實時掌握企業排污狀況,精準鎖定環境違法線索,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干擾。

(文/圖 彭宇翔 胡宇宸)

編輯:聶琪

校對:王小明

復審: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