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百余個離散家庭團聚
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情報信息大隊大隊長胡春龍屢破要案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客戶端 | 日期: 2025年07月24日 | 制作: 何山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線索研判并非出其不意的,而是有跡可循的。”7月23日上午,南昌市公安局西湖分局情報信息大隊大隊長胡春龍向記者坦言。情報信息大隊是公安機關偵查辦案的“中樞神經”,而他正是這一隊伍中的“最強大腦”,注重提升情報信息搜集、監測預警、參謀決策的能力。
從警以來,胡春龍憑借著一雙銳利的眼睛,準確捕捉犯罪嫌疑人的蛛絲馬跡,先后破獲案件1500余起,抓獲殺人、搶劫、綁架、販毒等各類犯罪嫌疑人1300余名,先后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榮獲第八屆南昌市道德模范、江西省公安廳公安信息化“實戰應用尖兵”等稱號。

以“鷹眼”捕捉蛛絲馬跡
西湖區是南昌市的老城區,轄區人流量大、案件多,治安情況復雜。2006年,胡春龍成為西湖分局的一名刑警,向優秀民警和老民警看齊,很快便在工作中嶄露頭角。
由于工作能力突出,2020年胡春龍調至西湖分局情報大隊負責相關工作。經上級領導批準,他組建了一支全天候不間斷服務全局的“情報+視頻圖像”研判隊伍,為打擊違法犯罪提供有力支撐,力求更快地破大案、更多地破小案。
“案情研判需要寬廣的知識面、豐富的辦案經驗以及敏銳的洞察力,這樣才能精準捕捉犯罪嫌疑人的蹤跡,最終實現落地抓捕。”從臺前轉到幕后,胡春龍以一線辦案為導向,開展偵查工作。
2024年某日,西湖區發生一起入戶搶劫案,被害人死亡,家中貴重物品被搶劫一空。胡春龍對公共視頻分析時,發現一名戴口罩、白色頭盔男子有重大作案嫌疑。因視頻像素低,嫌疑人包裹嚴實,一時無法確認身份。
胡春龍從細微處入手,在海量數據中找到嫌疑人的身影,帶領民警抽絲剝繭,鎖定前科人員衷某,胡春龍發揮“情指行”一體化機制優勢,調集、刑偵、機動、派出所共20余名警力跟進,于當日將犯罪嫌疑人衷某抓獲。
專啃疑難復雜案件
2015年8月,胡春龍參與偵辦一起特大跨境販毒案,與戰友遠赴云南邊境地區,輾轉數千公里追蹤販毒分子的蹤跡。
胡春龍和戰友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海量數據碰撞篩選,精準研判出毒販從云南向江西運送毒品的車輛,并與專案組民警一起在新干縣設卡攔截,將該販毒團伙5名成員一網打盡,繳獲麻古37.2萬粒、毒資62萬元,查扣涉案車輛3輛。
工作中,胡春龍堅持邊實踐邊總結,歸納出“手機話單分析法”“關系人分析法”“高危人群碰撞比對法”等多種技戰法,摸索出一套自己的追逃工作方法,先后抓獲900余名在逃人員,其中命案嫌疑人36名。
2019年,公安部在全國部署開展“云劍”行動,西湖分局成立由胡春龍負責的追逃專班。其間,一名11年前在豐城市殺人后潛逃的犯罪嫌疑人史某引起了胡春龍的注意。考慮到史某未婚,胡春龍圍繞其母親開展深度偵查,發現其母親與一名叫鄧某的離異女子居住在南昌經開區某小區。胡春龍緊追線索不放,在連續偵查一個月后,終于發現史某的蹤跡。民警在蹲守兩天后,將潛逃11年的史某抓獲歸案。
日常現案處置同樣不能松懈。“像外賣被盜、頭盔失竊這類民生小案,也需要我們細致分析研判;若碰上緊急警情或流竄作案團伙,我們同樣要快速介入偵辦。”胡春龍介紹,過去這類小案往往要幾天才能告破,如今依托大數據技術,短短幾小時就能高效辦結。
幫助100多個家庭團圓
2014年,胡春龍偶然間得知,原中央電視臺幫助失散家庭尋親的節目《等著我》需要一些基層民警提供尋人比對技術支撐,于是,他自愿加入了這個團隊,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業余時間,投身打拐尋人的公益事業。
2008年11月8日,家住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區的陳某被一陌生男子抱走。之后,陳某的家人開啟了14年的漫漫尋子路。2022年8月,陳某的母親洪某通過“寶貝回家”網站聯系上了胡春龍。
接到求助后,胡春龍立即開始幫助比對查詢。他憑借豐富的研判工作經驗以及高超的比對技術,歷時20天,比對出廣東一名初三學生與陳某的照片存在極高的相似度。最終,經過DNA比對確認,這名初三學生就是陳某。“胡警官,是您救了我們家,我們等待5000多個日夜終于等到了!”電話那頭,洪某泣不成聲。
截至目前,胡春龍已幫助100多個離散家庭實現骨肉團圓。(范娟 龔辰欣 記者程呈)
編輯:何 山
校對:王小明
復審:全來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