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熱愛,故步履鏗鏘

省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四級高級檢察官湯麗娟十年傾心護民生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客戶端     |    日期:  2025年07月23日     |    制作:  何山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7月16日,記者走進江西省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時,四級高級檢察官湯麗娟正低著頭整理桌上攤開的流域治理資料,同時給基層檢察院同事打電話,語速平緩卻字字篤定,幾句話便點出線索的關鍵。

“公益訴訟得把調查做扎實,才能找準監督對象。”湯麗娟掛掉電話后向記者介紹。

江西公益訴訟檢察事業從最初的探索到如今機制成熟階段,湯麗娟十年匠心深嵌于此,傾情付出讓她收獲了“中國生態文明獎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

湯麗娟(左三)在現場調查(圖/受訪單位提供)

以學為舟 以踐為槳

2015年,湯麗娟從上饒市人民檢察院遴選到了江西省人民檢察院,自此與公益訴訟結下了不解之緣。面對這項全新工作,沒有現成路徑可循,她唯有邊學邊干。

“公益訴訟檢察事業需要她這樣有匠心的檢察官。”她的領導評價道,湯麗娟身上那股攻堅克難的勁頭,與這項開創性工作高度契合。

2017年,三清山巨蟒峰的巖壁上出現了26根刺眼的巖釘。當時,全國還沒有針對自然遺跡損毀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先例,“能不能訴”“怎么訴”成了擺在檢察官面前的難題。

作為主要辦案成員,湯麗娟和團隊成員研讀法律、查閱判例、反復請教地質與生態領域專家。二審庭審前,她和同事打磨出庭意見書,細致梳理庭審中可能遇到的爭議點。

2020年5月18日,案件二審宣判,檢察機關意見獲全部支持,2名被告獲刑,3人連帶賠償生態損失600萬元。該案入選最高檢指導性案例,并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環境法數據庫收錄。

此后,她的腳步并未停歇,又指導辦理了全省金額最高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案、全省首例越野車碾壓破壞濕地等多起有重大影響力的案件,持續在實踐前沿拓荒。

從“單打獨斗”到“攥指成拳”

贛鄱大地開窗見綠、推門見景。長年與山水打交道的湯麗娟笑言,心境也愈發開闊,做事總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鄱陽湖碧波萬頃,候鳥翱翔,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

湯麗娟參與辦理了“鄱陽湖濕地保護”專案,和團隊深入調研,總結出跨流域生態環境治理“1+3+N”一體化辦案模式。該模式由省檢察院牽頭,3個沿湖市級院及11個基層院同步推進,通過集中調查、分層監督,成功辦理了一批有影響的跨區劃流域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案件。

今年2月17日,萬某某等3人駕車闖入鄱陽湖濕地核心區。在湯麗娟指導下,南昌市人民檢察院以民事公益訴訟立案調查,并推動召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會。最終,萬某某等3人以“賠償+勞動代償”形式,承擔1.7萬余元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

“大家千萬不要進濕地保護區越野!”3人在社交媒體現身說法,用自身經歷勸阻他人。“這比單純賠償更有價值。”湯麗娟感慨。

她承辦的“鄱陽湖濕地保護”和“贛江流域治理”專案,被最高檢認定為示范性、代表性案件。如今,她正以法治匠心,守護贛鄱大地的綠水青山。

在公益路上步履鏗鏘

一起公益訴訟,對百姓而言,可能意味著更清澈的鄱陽湖水、更安全的盤中餐……對湯麗娟來說,則是“跑斷腿、磨破嘴”的日常。

2023年,某地存在“非農化”等問題。湯麗娟及時移交線索、指導基層檢察院辦案。檢察機關多次與相關單位開展座談、磋商,推動當地“非農化”問題整改土地面積達到99.7%,“非糧化”問題整改土地面積達到97.9%,土地重煥生機。

實打實的成效是最有力的語言。相關單位主動攜手“公益訴訟江西行”,截至2024年8月,已向省檢察院移送3批次線索。

從生態檢察“新兵”到公益訴訟“行家”,十年公益路,湯麗娟的熱忱始終滾燙。這份執著,源于對“有益公眾”事業的認同。她始終堅信,只要足夠熱愛,就能步履鏗鏘!(魏雨欣 記者劉宇琦)

編輯:何 山

校對:王小明

復審:全來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