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黃家湖立交橋下頻現臭味

城管部門:已新增污水臨時處理設施,水質完全恢復還需半個月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客戶端     |    日期:  2025年07月18日     |    制作:  何山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南昌市黃家湖立交橋橫跨于新豐河前池之上,連通新建區、經開區、紅谷灘區。在車輛川流不息的橋面之下,池水原本清澈見底,然而附近居民發現,近期池面總會泛黑并伴隨一陣惡臭,一旦起風,往來市民紛紛掩鼻通行。

池中異味來自附近的污水處理管道,記者從紅谷灘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了解到,近一個月內發生的多次路面局部損壞,影響了泵房正常運作,導致部分污水匯入池水。7月16日,記者采訪得知,為恢復新豐河前池水質,目前紅谷灘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在立交橋下新設置了數臺污水處理設備,水質完全恢復預計還需半個月時間。

7月16日的水體
6月13日的水體

立交橋下頻現臭味

最近高溫天氣,傍晚時分,很多市民會選擇出門散步。然而令紅谷灘區萊蒙都會小區居民熊女士覺得頗煞風景的是,家門口的黃家湖立交橋下又開始散發陣陣惡臭。

“門口的櫻花園本來是附近居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現在只要下雨后刮風,靠近立交橋那一段都能聞到臭水味道,散步時避都避不開。”熊女士告訴記者,大約從今年3月份開始,黃家湖立交橋下的水質出現了泛黑惡化。“黃家湖立交橋連接三個區,周圍不僅有多個居民區,還有兩家醫院和一所學校,異味刺鼻遲遲不解決,給大家都帶來了不小的困擾,有時開車路過都不得不關上車窗玻璃。”

6月13日下午,雨過天晴,記者沿碟子湖大道一路向北,逐漸靠近熊女士所反映的異味來源,站在雅苑路口,已能隱約聞到一些腐臭的味道。行至貼近黃家湖立交橋底的新豐河前池水前,異味重到不得不掩鼻通行。

記者注意到,盡管池中央有淋噴裝置不斷噴出清水,但池面整體還是呈現墨綠色的渾濁狀態。在池水邊緣,大量漂浮物堆積,包括腐爛的樹葉瓜果、塑料和其他不可辨認的發黑腐爛物等。這些覆蓋于水面的腐爛物上長出了綠植,飲料瓶、紙巾等一些新飄落的垃圾則穩穩“落”在覆蓋物形成的“新大陸”上。

在池水南側,靠近櫻花園的水體似乎受到的污染更嚴重。在小桔充電站處附近可以看到,水體已經完全變成了墨色,米黃色的不明油脂狀物覆蓋了水面,還有一些墨綠色的腐爛物漂浮其中,味道同樣十分刺鼻。

這并非新豐河前池首次受到污染,據熊女士回憶,大約在2023年年底,池水也散發出濃濃的惡臭,彼時附近一處路面發生局部損壞,導致污水管溢流,不久后問題得到了修復。今年年初,芳華路智能分流井又發生故障導致溢流,故障修復后,異味消失了一段時間,又斷斷續續持續到了現在。隨后,記者向紅谷灘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反映了上述情況。

路面損壞致污水溢流

此次污染是否又與污水管道溢流有關?6月20日,記者從紅谷灘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得到回復,當時紅谷灘區內又發生了三次路面局部損壞,確實影響到了污水正常排放。

據該局工作人員介紹,今年5月份,春暉路泵房附近發生了一處路面局部損壞,影響了新建區和經開區的污水沿管道正常流向城北污水處理廠。之后的搶修工作持續了一個星期,由于施工需要使用氣囊堵住上游水道,才導致部分污水匯入新豐河前池。按原計劃,水體恢復工作也應陸續啟動。

意外的是,春暉路泵房修理完畢只隔了四五天,珠江路再次發生路面局部損壞。緊急搶修過程中不得不再次采用氣囊封堵上游水道。“盡管我們采取了夜間施工降低影響,還是有部分污水夜晚溢流到新豐河前池中。”上述工作人員表示。

然而珠江路的問題剛處理完畢,6月會展路又發生了較多路面局部損壞,搶修工程不得不再次啟動。幾次問題疊加,污水得不到及時處理,新豐河前池的水質也隨之惡化。

6月20日在新豐河前池前,記者見到兩位戴口罩的黃馬甲工作人員正在清撈水面垃圾。據城管局工作人員介紹,在南昌市生態環境局的協助下,池水的水質恢復工作已經啟動,目前在新豐和前池中已安裝兩臺新型碳電光催化水生態修復裝置,用于增氧與凈化黑臭水體,再經過一個多月時間的凈化,池水可達到4類水標準。

7月16日上午晴天,記者再次前往新豐河前池,此時池面垃圾已被完全清掃,黑色水體也已大部分消失,僅剩池邊近處尚能聞到少許異味。記者從紅谷灘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了解到,7月強降雨后,春暉路泵房附近發生了二次路面局部損毀,再次影響了池水恢復,目前城管局在該水域又新增了3臺金達萊污水臨時處理設施,水質完全恢復可能還需半個月時間。(文/圖 新法治報·贛法云 王政 記者吳強)

編輯:何 山

校對:王小明

復審: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