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挑戰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客戶端     |    日期:  2025年06月30日     |    制作:  賈辛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6月底的南昌,熱浪與驟雨交替襲來。南昌市公安局反恐處突訓練基地的靶場上,槍聲與吶喊交織成密集的節奏:靶位前的身影剛顯沉穩,轉瞬已在障礙場疾跑翻越。這里,正是江西公安特警百名“尖兵”的備戰現場——距離7月4日全國公安特警挑戰賽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開賽不足10天,他們深化“以賽促訓、以訓促建、以訓促戰”機制,正用日復一日的極限訓練,全面提升公安特警隊“硬實力”,向全國賽場發起沖擊。

 隊伍風采(圖/受訪單位提供)

毫厘之間磨礪鋒芒

據了解,這場全國賽事設政治理論、快速射擊、解救人質等6個科目,全流程對標實戰,考驗特警“硬實力”。為應戰,我省公安機關于5月組建2025年公安特警百名“尖兵”集訓隊,隊員均經設區市選拔、全省比武層層篩選,是從體能、技能到戰術全面過硬的精英。

其中,手槍實戰快速射擊科目,堪稱“秒表上的較量”。南昌特警劉文康弓著腰,右手虎口抵著槍柄——剛沖刺完60米、翻越“人字高板”的他,衣服已經濕透,但瞄準鏡里的“十字準星”必須穩如磐石,完成移動3個射擊區、12個目標靶位的射擊。全程需在1分鐘內完成,容錯率幾乎為零。

他猛地扣動扳機,“砰”的一聲,靶紙中心多了個孔洞。接觸該項目僅一年的他,已憑穩定發揮拿下全省單項第一。“跑動后控槍穩不穩、扣扳機力度準不準,哪怕毫米偏差都可能失靶,只能靠長期積累的肌肉記憶和絕對的精神專注。”他指著訓練筆記笑稱,曾把瓶頸期的問題寫滿3張A4紙,“能站上全國賽場,底氣來自日積月累的射擊訓練和反復及時的細節調整。”

狙擊槍實戰射擊則是“精度的終極考驗”:奔襲80米穿越復雜地形后,需用5種姿勢對100米、120米、150米處的8個靶位射擊,其中最遠的靶標直徑僅5厘米,堪比一枚硬幣。為了最大程度上模擬新疆當地氣候,狙擊科目的訓練場地從室內靶場搬到了室外,訓練時間也調整到了正午。九江特警梁凌峰說:“在瞄準鏡的視野里,我們能很清楚地看到熱浪,靶標看起來也跟著不規則地晃動,我們必須穩中求進,打好每一槍。”

勠力同心突破極限

相較于個人賽,團隊賽對隊員的協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追捕突擊科目里,5名突擊隊員與1名無人機“飛手”組成的戰斗單元,正演練“天眼定位-地面突進-空地協同”的立體救援體系:無人機要在狹窄空間內快速搜索20個區域,突擊隊員則需同步翻越障礙、依據實時偵查精準射擊,最終完成“傷員”轉移。

飛手的速度得跟隊員突擊節奏嚴絲合縫,才能最高效地完成比賽。“隊員們速度過快會降低打靶精準度,我追不上速度就報不完數,快慢平衡才能有高效的團隊節奏。”南昌特警的無人機飛手萬皓逸操控著無人機貼墻飛行,反復訓練手感。

在訓練基地的模擬街區,有一處架設著高架梯、龍門墻、滾筒橋、水坑等各類大型障礙,這是極限越障科目的訓練場地,該科目檢驗參賽隊員們“高空索降-地面管網-水域突進”的三維作戰能力,考驗高強度下的極限體能素質。

5名隊員跑完一趟下來,喘著粗氣,紛紛躺進水坑來緩解高強度身體消耗帶來的疲憊。其中,35歲的南昌特警李昀是隊里的“老將”,起初與年輕隊員合練時屢屢卡殼。“我們反復調整人員排序,根據個人優勢分配誰先過障礙、誰殿后托舉,終于找到最順的節奏。”他記得一次力竭時差點脫手,“腦子里就一句話:掉下去,全隊就完了。”正是這份團隊合力,讓他們在高強度訓練中不斷突破體能極限。

烈日依舊炙烤著訓練場,不規則掩體后的槍聲仍在響起,障礙場上的身影又一次沖線。歷經百余個日夜的打磨,這群贛鄱“尖兵”已整裝待發。7月的天山北麓,他們將帶著江西特警的銳氣與韌勁,在全國賽場書寫屬于他們的硬核答卷。(張文振 龔辰欣 記者程呈)

編輯:賈辛

校對:王小明

復審:朱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