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陰 | 鄱湖破曉時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客戶端 | 日期: 2025年06月27日 | 制作: 賈辛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暮色四合,鄱陽湖收斂了白日的粼粼波光,化作一匹沉靜的深灰綢緞。船抵鄱陽湖心棠蔭島,只見白色的現代建筑群依島勢而建,綠樹掩映。晚餐是地道的鄱湖風味:藜蒿炒臘肉的獨特清香,銀魚蒸蛋的滑嫩鮮美,紅燒鱖魚的濃油赤醬,還有那盆奶白的鯽魚湯,熨帖著腸胃。
餐畢,我詢問服務員觀日地點。“可以去觀日亭!視野頂頂好!不過路有點繞,草深蚊子兇,可得穿嚴實噴好藥!”她熱情地畫了路線圖,叮囑道,“千萬帶個燈!”
凌晨四時許,萬籟俱寂,我悄然起身。背包里的相機和三腳架是老伙伴了。石階蜿蜒在濃密的草木間,手電光柱劃破黑暗,也驚醒了沉睡的“島民”——蚊子,而且是體形碩大、嗡嗡聲沉悶的“戰斗機”!它們成群結隊地撲向光源,撲向我暴露的皮膚。裸露的手臂脖頸迅速隆起包,驅散了我的最后一絲睡意。
終于登上了觀日亭。汗水微沁,癢痛交織。我迅速支好三腳架,調整相機參數。關掉手電,將自己浸入這片將明未明的混沌。風從浩渺的湖面吹來,帶著深水的涼意,暫時壓下了蚊蟲的騷擾。東方的天際,魚肚白正艱難地、執著地撕開厚重的青灰帷幕,暈染出越來越清晰的層次:灰藍、蟹殼青、魚鱗白、淡金……湖面像一塊巨大的、尚未顯影的底片,沉靜得令人屏息。
我屏住呼吸,手指輕輕搭在快門鍵上。鏡頭代替了眼睛,心卻比鏡頭更忙碌。取景框里,盛滿了等待朝霞誕生的寂靜。
在這靜謐與等待中,腳下的鄱湖深處驟然沸騰!萬千銀魚仿佛聽到了統一的號令,掙脫了水的束縛,從深淵激射而出!密匝匝、銀燦燦,在半空中繃直了身體,劃出無數道優美的弧線!它們躍起的簌簌聲,細密、磅礴,匯成生命最原始、最浩大的交響,在寂靜的黎明前轟然奏響!我按下快門,連拍聲響起,貪婪地記錄著這稍縱即逝的奇觀。
太陽掙脫水汽,露出了小半張臉。它溫柔漫溢,將銀魚躍動的軌跡鍍成金色琴弦。浪花褶皺里藏著碎金秘密。我切換拍攝模式,從高速連拍到延時攝影,試圖將這份溫柔與磅礴,凝固在方寸之間。
偶爾放下相機靜立,讓光涌入眼底。我怔怔地望著,手臂癢痛已忘。這些年,身為一個孤獨的“追光者”,我追過泰山吞日的磅礴;見過嵩山晨鐘里的禪意微光;守過華山絕壁上的鋒芒初露;也等過黃山云海奇松共舞的破曉;更曾在廬山含鄱口的濃霧中,看紅日如一枚溫潤的琥珀,懸在混沌之中。
然而此刻,鄱陽湖的日出,卻如此不同。它沒有名山大川的儀式感和距離感,顛覆了我所有關于日出的記憶與想象。它更像鄱陽湖本身在呼吸,在脈動,在分娩屬于自己的光。這份光,帶著湖水的體溫,帶著億萬生靈的低語,撞進我略顯沉寂的心湖。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從未如此具體,它不在于遠方的巍峨,而在于眼前湖心跳動的光,以及守護這心跳的、平凡而堅韌的人們。(胡建華 廬山市應急管理局)
編輯:賈辛
校對:王小明
復審:朱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