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陰 |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牛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客戶端     |    日期:  2025年06月20日     |    制作:  賈辛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那年春天,我被組織上分配到黎川縣公安局宏村派出所當民警。當時的所長是一位年過半百、經歷過抗美援朝的老戰士,所里一共五人,辦公的地點人稱“炮樓”,只有四間房子。我們吃住就在這狹窄的空間里,辦公和辦案條件都很有限,用的是手搖電話機,下鄉辦案騎的是自行車。所長用部隊帶兵方法,要求我們養成軍人雷厲風行的作風,每天帶我們出操跑步、練啞鈴、打沙包以磨煉意志。

當時的宏村社情復雜,晚上發生的案件較多,平時只要一接到報案,哪怕半夜三更也必須出警。一天清晨,宏村鎮孔洲村井水生產隊長到派出所報案,稱他們生產隊牛欄的一頭價值600多元的淺黃色水牛于前一天夜里被偷。那個年代,牛被偷無異于重大損失。看著隊長著急的樣子,我們幾個民警二話沒說,拿起公文包就趕赴現場,尋找牛的腳印,走訪沿途群眾??呻S著腳印在一段石頭路后消失,我們也失去了線索。我們分析,牛很可能是被倒賣變現。幾個人簡單商量過后,便分頭騎自行車,到附近的村組、公社甚至牲畜交易點查找,可是都沒有結果。大家有些悻然,只好先騎車回了所里。所內,所長聽完大家的匯報后,突然開口道:“你們還漏掉了一個地方——隔壁福建建寧的黃坊公社。”我們幾個為之一震,連夜便騎自行車趕到了黃坊公社。大家兵分三路,我來到了黃坊公社的牲畜交易市場探查。

就在我即將要走完整個市場時,在市場西門發現一個20歲出頭的小伙子,正牽著一頭淺黃色的水牛,站在偏僻處東張西望,十分可疑。為了穩住小伙子,我對他說:“我親戚要買牛,他們正在附近吃早點,你就在這里等,我馬上去喊他拿錢過來。”隨即我趕回東門,把剛才發現的情況告知生產隊長,隊長看到牛后,一眼就認出這正是被偷的水牛。我當即上前問道:“牛是哪里來的?”小伙子肉眼可見地慌張起來,一下說是朋友家的,一下說是他父親家的,支吾了半天,漏洞百出。我迅速拿出手銬,“把他帶走!”回到所里后,我們顧不上吃飯,馬不停蹄開始做訊問筆錄。最終,小伙子如實供述了偷牛的犯罪事實,看著生產隊長牽著失而復得的水牛返程的背影,我們心里別提有多高興。(謝春喜 黎川縣公安局

編輯:賈辛

校對:王小明

復審: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