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萬余名學生暑期學游泳

從“談水色變”到“親水有方” 新余“水花行動”筑牢防溺水安全屏障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     |    日期:  2025年05月23日     |    制作:  聶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防溺水知識宣傳進校園(圖/受訪單位提供)

5月12日,新余市暨陽學校的下課鈴聲剛響過,教學樓內便傳出“防溺水我知道”的歌謠聲,學生們在歌聲中排隊離校。

自2020年起,一到暑期,新余市就會啟動“水花行動”。這是一項以“教會學生游泳”為核心的民生工程,通過免費游泳培訓、全域智能防控和社會協同共治,筑牢中小學生生命安全防線。據悉,新余市的“水花行動”已納入全省“1+4+1”工程,該行動先后得到央視等主流媒體廣泛報道。

游泳被納入中考選考項目

新余市水系發達,有大小河流25條,大小水庫(湖泊)7000余座。水給了這座城市靈氣,也給防溺水工作帶來了壓力。近年來,新余市將“水花行動”納入全市民生工程“置頂清單”,構建防溺水防護體系。

據了解,新余市已建設、修繕、加密防溺水“四個一”設施共2100余處,實現重點水域全覆蓋。作為“總調度員”,新余市委政法委整合了16個社會、學校場館,配備由360名游泳教練組成的“水上導師團”。

在新余市暨陽學校,每班配置了4名教練和2名救生員,確保教學安全。每年暑期開訓前,參訓學生必須通過身體素質篩查才能參訓。

截至目前,新余共計有8.21萬余名學生參訓,7.45萬名學生順利通過考核,游泳被納入中小學生運動會和中考選考項目。

新余市暨陽學校副校長喻梅表示,該校除了培養學生游泳技能,還注重思想教育,“雙管齊下”增強防溺水意識。嚴格落實防溺水“六不準”會背誦要求,通過低年級隨機抽查、高年級默寫等方式進行考核。

新余市推行“1530”校園教育模式——每天放學前1分鐘提醒、周五5分鐘專題教育、節假日30分鐘集中培訓,將防溺水知識融入校園日常。同時,針對留守兒童等重點對象,實行上門“一對一”安全輔導。

發放500余個“防溺水手表”

“一旦發生溺水事故,我們只要按下遙控器,即可操作智能遙控救生圈快速下水游向落水者,開展救援行動……”4月7日,在分宜縣洋江鎮洋溪河水域,分宜縣公安局組織民(輔)警利用智能遙控救生圈開展防溺水應急救援裝備實操培訓。

新余市各縣(區)及職能部門因地制宜,強化科技支撐,構建起智能防溺水體系。

據了解,分宜縣雙林鎮發放500余個“防溺水手表”,以此加強全鎮小學生監管,筑牢防溺水體系。這些“防溺水手表”內置紅外線預警系統,當學生進入危險水域,會自動向家長推送警報,確保能夠及時到場勸離。

新余市還構建了嚴密的“人防”網絡,組建縣、鄉、村三級巡防救援隊伍473支,有1706名巡查員。每年4月至10月是防溺水重點防控期,針對重點水域,在雙休日每天12時至20時、工作日每天16時至20時(降雨天氣除外),開展高頻巡查巡護,確保及時發現并制止學生涉水危險行為。

同時成立由教師、干部、民警、志愿者等組成的隊伍,通過上門走訪、電話詢問、微信提醒等方式,每周至少兩次對學生進行點對點走訪和安全提醒,確保暑期學生防溺水工作事事有人管、時時有人管、處處有人管。

從“談水色變”到“親水有方”,新余市以“水花行動”為支點,撬動防溺水工作從“事后救援”向“事前預防”轉變,讓學生的生命安全得到更多保障。

(徐雯 實習生徐俊楠 記者王曉明)

編輯:聶琪

校對:王小明

復審: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