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有糾紛掃掃碼”成為習慣

4地在全省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現場會上分享做法和經驗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客戶端     |    日期:  2025年04月29日     |    制作:  何山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近年來,江西各地多點發力,深入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打造出一個個高效便捷的“一站式”解紛平臺,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最多跑一地”的便利。4月27日,在宜春召開的全省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現場會上,樂平市、贛州市南康區、鷹潭市月湖區梅園街道、新干縣金川鎮分別發言,介紹各自的相關做法和經驗。

熱情服務群眾(圖/受訪單位提供)

  匯集資源

  打造“一站式”解紛平臺

  樂平市以規范化建設夯實基層基礎,通過提檔升級樂平市綜治中心,多部門入駐匯集資源,形成“一站式”解紛平臺。113名工作人員以常駐、輪駐等方式“坐診”服務,實現矛盾糾紛受理、調解、司法確認等全鏈條閉環管理。

  同時,樂平市綜治中心調動社會組織參與糾紛排查化解,成立有27名首席法律專家加入的市重大矛盾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推行“娘家人”關愛陪伴機制。

  2024年,樂平市綜治中心接待群眾1600余人次,辦理訴求1300余件,綜合運用調解、仲裁、行政復議、司法確認、訴訟等方式兜住風險不外溢的底線。

  信息化賦能也為樂平市綜治中心增添了力量。該中心通過“江西省大數據平臺”實現83家市直單位互聯互通,實時監測研判,及時上報辦理事項。推廣使用“樂法訴智云”解紛碼,為群眾提供便捷的法律咨詢、調解申請和訴訟服務,讓“有糾紛掃掃碼”成為習慣。

  據統計,2024年,樂平市綜治中心共排查矛盾糾紛5730件,化解率達99.58%。

  力量前移

  構建三級聯動調解體系

  贛州市南康區高標準打造“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高標準建設的區綜治中心與區市民服務中心服務大廳聯通,實現民生、民安訴求“只進一扇門”。

  贛州市南康區綜治中心按照“一站式”思路,整合22個調解部門入駐,統籌人民來訪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2309檢察服務中心、訴訟服務中心等功能,并設置綜合受理、法律咨詢、控告申訴、訴訟立案等29個窗口,入駐辦公人員達112人,為群眾提供矛盾調解、法律咨詢、心理疏導、司法仲裁等方面的服務。2024年以來,該中心共受理矛盾糾紛1.3萬余件。同時,該中心通過制度賦能,建立與12345熱線、110非警務糾紛銜接聯動機制,完善訴調、警調、檢調、訪調、仲調、行調、專調對接機制。每月組織調解專家、律師等分析研判矛盾糾紛,及時預測預警潛在問題。成立調解專家庫,針對重大疑難糾紛,采用“首席調解專家+律師+行業專家”的模式調解。

  贛州市南康區聚焦家具、交通事故等重點領域,推動專業調解力量前移,構建三級聯動調解體系。在南康家具市場設立的調解分中心,每年成功調處2000余件涉家具類糾紛。同時,加強對重點人群的服務管理,督促政法干警和干部下沉網格,對人員密集場所進行檢查,有效降低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發生率。

  “一長兩員”

  服務延伸至群眾“家門口”

  鷹潭市月湖區梅園街道綜治中心以網格化治理為抓手,將服務延伸至群眾“家門口”。轄區被劃分為39個網格,推行“一長兩員”(網格長、專職網格員、網格輔助員)管理模式,開展“上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憂”行動,并創新推行“七步工作法”實現矛盾快排快調。

  梅園街道綜治中心廣泛發動轄區黨員、經營商戶、熱心居民,組建聯防聯控隊伍,常態化開展巡樓護巷行動。推進“人防+技防”,依托智能安防設備,對轄區內的重點區域、人員密集場所精準管理。

  據統計,2024年以來,梅園街道綜治中心消除各類安全隱患140余處,收集意見建議60余條,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00余個。

  “三化”融合

  群眾訴求“一站式響應”

  面對“人口密集、結構復雜、矛盾多發”的挑戰,新干縣金川鎮綜治中心創新推行“規范化、實戰化、精細化”融合模式,通過整合服務接待大廳、指揮調度室、“一杯茶”調解室等功能區,打造“多中心合一”的綜合治理平臺,實現群眾訴求“一站式響應”。

  同時,該中心創新線上線下聯動模式,線上運用“智安新干”小程序,線下創新推行“二四六”工作法,即每周二開展“入戶聽訴”和“平安夜訪”、每周四召開“五長連心會”、每周六組織開展“紅色星期六”活動,多維度收集意見建議、問題訴求,并依托該縣“小微基金”響應機制,及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據統計,2024年以來,該中心工作人員實地走訪4.2萬余戶家庭,解決問題訴求386件,點亮群眾“微心愿”1500余個,矛盾糾紛化解率達95%以上,實現“小事不出網格、服務直達家門”。(文/新法治報·贛法云 徐雯 記者廖世杰)

  編輯:何 山

  校對:王小明

  復審:全來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