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擦亮紅色司法品牌

萍鄉市項目化打造法治文化建設新模式 “法德共建”賦能社會治理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客戶端     |    日期:  2025年04月25日     |    制作:  何山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4月19日,正值周末,不少游客來到萍鄉市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參觀。

  4月10日,由江西省委政法委宣傳處等聯合舉辦的“贛法云·走基層”第三期采風團走進位于萍鄉市安源區人民法院五陂人民法庭的法院初心文化基地進行采風。

  全國紅色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和全省紅色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法院初心文化基地的掛牌,是該市法治文化建設的重大成果。

  近年來,萍鄉市聚力破解法治文化建設短板問題,發力項目推進,融合“法德共建”,形成以優秀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為示范引領,多點開“法”的法治陣地鏈,全市上下“重法厚德”氛圍更加濃厚,百姓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識不斷增強。

市民體驗“無人律所”

  探索“紅色+法治”普法模式

  安源,是中國工人運動的搖籃,是秋收起義的策源地和主要爆發地。1923年5月,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裁判委員會正式成立。裁判委員會提出“秉息事寧人之旨,持正道公平之法”的宗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最早的司法性質機構雛形,開創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司法工作的歷史先河。

  近年來,萍鄉市立足豐富的紅色資源,積極探索法治文化與紅色文化相結合的路徑,推進紅色法治文化建設。該市下發《關于征集萍鄉紅色法治文化相關線索的通知》,同時聯合市文廣新旅局、史志研究室梳理出全市革命遺址遺跡66個,挖掘其蘊含的豐富法治精神。

  萍鄉市積極探索“紅色+法治”的普法新思維、新模式,將紅色文化與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相結合,打造一批紅色法治文化陣地,實現了紅色資源與法治元素有機融合。

  為了讓紅色文化得以保護和傳承,萍鄉市安源區人民法院在五陂人民法庭掛牌成立全省首家紅色資源審判庭。在萍鄉市,涉紅色資源案件均由安源法院紅色資源審判庭集中審理。

  在國家級和省級法治宣傳教育基地的引領下,統籌整合“安源工運之路”“秋收起義之路”等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的紅色路線,在全市摸排26個紅色底蘊深厚的村莊,著力資源整合,探索打造紅色法治名村。如今,26個紅色名村全部納入各級黨性教育現場教學點,已成為全市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法治教育和廉政教育的重要基地。

  在紅色法治文化陣地的基礎上,該市還推動“紅色法治+旅游”,注重連片推動紅色名村村莊整治和村容村貌提升,大力推進紅色旅游,不斷深化紅色法治文化體驗,充分發揮紅色法治文化教育功能,開展“紅色法治游學營”活動。

  在不斷的實踐探索中,紅色司法萍鄉品牌被持續擦亮。

市民購買普法咖啡

  打造紅色法治文化品牌

  約法三章(陽光青提檸檬美式)、兩袖清風(風味經典拿鐵)、鐵面無私(純萃燕麥拿鐵)、執法不阿(卡布奇諾)……4月17日,在萍鄉市湘東區,由湘東區司法局“研制”推出的“普法咖啡”飲品深受市民的喜愛,不少市民來到“點餐臺”點餐。

  一杯懂普法的咖啡,帶市民體驗不一樣的“法”式浪漫。

  “普法咖啡真的很‘CITY’。”

  “第一次見你們這種普法形式,非常有趣,為你們點贊!”

  在湘東區法治主題街區,創新推出了“普法咖啡店”與“反詐奶茶店”,將法律知識與咖啡文化、反詐宣傳結合。店內設有普法拍照打卡框、周邊產品定制,并推出法治主題飲品菜單。同時,還設立法律讀書角,免費提供憲法、民法典等各類法律知識讀本,打造“邊飲邊學”特色普法空間。

  湘東區創新打造法治文化街區,形成覆蓋廣、形式新、互動強的普法矩陣。民法典步道、“有法幫你”法律服務驛站(即“無人律所”)、法治“跳房子”“傳聲筒”等互動設施,“沉浸式”普法模式帶給市民可感知、可參與的法治體驗。

  近年來,萍鄉市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打造法治建設項目,融法于景、潤物無聲,有效提升陣地利用率,擴大陣地輻射面。

  以點連線,以線帶面,該市將各縣區內法治陣地串聯成片,開發法治文化路線,形成覆蓋全市,集知識普及、觀念引導、能力培養于一體的法治文化陣地體系。

  截至目前,該市已經建立了湘東區法治文化街區、“法治庭院”“幸福小道”普法長廊及安源區鳳凰街法治文化圈、蘆溪縣憲法主題公園、上栗縣栗江法紀文化景觀帶等法治文化陣地,陣地突出“法在景中、法融于景”的效果,成為萍鄉法治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

  當藝術之美與法治之光交相輝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種子,正伴著春天的旋律在每個人心中生根發芽。該市持續深化“文藝+普法”創新實踐,法治文藝高品質輸出。

  以甘祖昌將軍、龔全珍老阿姨感人事跡為題材,與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等多家單位聯合攝制,由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了32集電視連續劇《初心》。先后策劃并組織拍攝了根據全國道德模范龔全珍真實事跡改編的電影《老阿姨》和以萍鄉禁毒志愿者、中國好人段華勝義務幫教事跡為原型題材的電影《帶你歸家》。編撰、出版了《回望崢嶸讀初心——發生在萍鄉紅土地上的經典革命故事》《安源路礦工人運動史新論》等一批有影響力的書籍。

  該市還將法治文化融入楹聯、剪紙、春鑼、皮影戲等傳統本土藝術形式,制作出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萍鄉春鑼《萍鄉春鑼·帶你學習民法典》《皮影戲說信訪工作條例》等一批優秀普法文藝節目。

  “法德并舉”培養“法律明白人”

  “老紹,謝謝你!兩年半了,沒有你,我都拿不到這筆賠償款!”4月18日,蘆溪縣宣風鎮排樓村村民章某,如愿以償從安義縣一鋁業公司負責人手中拿到8萬多元工傷賠償款,章某激動地拉著老紹的手,連聲道謝。

  老紹名叫陽昌紹,是蘆溪縣宣風鎮珠亭村“法律明白人”及“老紹之家”調解工作室創始人。從事“法律明白人”調解工作20年來,陽昌紹先后獲得“全國人民調解能手”“中國好人”“全國司法行政系統勞動模范”“全國勞動模范”“新時代最美法律服務人”“司法部新時代司法為民好榜樣”“全省道德模范”“江西省勞動模范”“江西十大法治人物”“全省人民調解專家”等榮譽。

  “老紹之家”是該市融合“法德共建”,打造“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特色品牌的成功典范。

  該市全面鋪開“法德講堂”建設,共打造“法德講堂”500余家。法德文化廣場、法德共建村居、法德共建校園已成為普法品牌陣地,“重法厚德、法德并舉”氛圍濃厚。

  該市打造湘東“法律明白人”四化建設融入社會治理綜合體助力基層治理新模式,建立老紹之家、段華勝工作室、“情理法”工作室等多個地方特色的平安品牌。同時持續加大法治保障,著力構建“一公里法治服務圈、半小時法律援助圈”,打造了安源區法院家事審判庭、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等法治惠民品牌,發展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10家,調解各類矛盾糾紛3600余件,讓法治保障浸潤萍城百姓生活每個角落,社會更加安定和諧。

  近年來,隨著新經濟的快速發展,快遞員、外賣送餐員等新業態新就業群體不斷發展壯大,已逐漸成為推動城市發展的重要力量。

  為更好地服務這一特殊群體,維護保障好其合法權益,萍鄉市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全市“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擴面提質增效的實施意見》,探索推進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推廣安源區“零工驛站”經驗做法,面向快遞員、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和社會零散務工人員開展普法宣傳,市縣兩級共成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聯合調解中心6個,各縣(區)因地制宜設立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法律明白人”法治實踐站15個。

  在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法律明白人”這個特殊群體中,“法律明白人”骨干溫建冬的故事口口相傳。2024年8月29日,溫建冬協助江西和湖北兩地警方將一名騙取群眾48萬元的詐騙嫌犯抓獲。溫建冬獲得“新鋒網約車司機”“公益榜樣”稱號。

  像溫建冬一樣,越來越多的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成為基層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力軍。 (文/圖 譚麗珍 許玉師 黃建華)

  編輯:何 山

  校對:王小明

  復審: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