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江西織牢織密預防中小學生溺水安全網觀察
來源: 人民日報客戶端江西頻道 | 日期: 2025年04月22日 | 制作: 何山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生命只有一次,為了這么多關心我們的人,更應保護好自己。”
鷹潭市第十一小學學生何炎鈺在“珍愛生命、謹防溺水”征文比賽中的這句話,樸素中透著真摯。
何炎鈺筆下“這么多關心我們的人”,有奮不顧身的人民警察,有春風化雨的辛勤園丁,有日夜守望的基層干部,有熱心公益的志愿者,有退休不褪色的老黨員。
他們,是一群平凡的人,卻用無數的平凡織牢織密了預防中小學生溺水安全網:堅持奮戰在防溺水工作一線,不畏炎熱巡查重點水域,嚴謹認真檢查防溺水設施,細致入微把安全教育覆蓋到方方面面,孜孜不倦推進游泳教育普及。
致廣大而盡精微。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把預防中小學生溺水工作作為重大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持續以“父母之心”,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推動建立起“黨政主導、部門協作、鄉村為主、社會參與、各盡其責、聯防聯控”防溺水工作機制,努力守護好孩子們的平安。
正是這樣的責任心和行動力,讓全省溺水事故數、溺亡人數均呈大幅下降趨勢,去年,事故零發生的縣(市、區)比例達到93.7%。
父母之心
小龍是上饒市廣豐區洋口鎮河北中心小學三年級的學生,父母遠在浙江打工,平日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小男孩很頑皮,以前一到夏天就喜歡偷偷到小河里玩水。班主任劉春韻老師知道后,一次次主動上門,幫著做家務、拉家常,反復叮囑老人:“孩子不懂事,大人一定要多管管,這世上可沒后悔藥啊!”劉春韻一有時間就找小龍談心,用一個個真實案例,讓他明白其中的危險。小龍的爺爺感慨地說:“現在孩子懂事多了,再也沒去玩水了,這老師真是跟他父母一樣用心啊!”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個孩子背后是一個家庭,保護孩子,就是守護每一個家庭的希望。江西上下齊心協力、眾志成城,把預防中小學生溺水工作作為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舉措全力推進。
前不久,省委常委會議審議通過《關于進一步加強預防中小學生溺水工作的若干措施》,強調“最大限度防范和減少中小學生溺水事故發生”。
每年4月至10月是預防中小學生溺水的關鍵期。省委主要領導對預防中小學生溺水工作高度重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加強宣傳引導,把責任和要求傳遞到基層村居。也因此,每到4月前后,全省上下會組織開展預防中小學溺水專項行動,壓實各方責任,形成防范工作合力。
帶著牽掛,扛起責任,江西因地制宜、層層推進,打出了一套防溺水“1+4+1”工程的“組合拳”,即:“同上一堂防溺水課”+防溺水“四個一”設施建設+游泳教育普及“水花行動”,強化源頭防范、綜合治理、疏堵結合。一張由公安、教育、鎮村干部、網格員、老黨員、志愿者等拉起的聯防聯控網,撒向贛鄱大地,為防溺水工作堵住漏洞死角。
在撫州,通過家長群、村組廣播等渠道,進行防溺水安全知識宣傳,形成家校社聯動機制;在景德鎮,派出所民警、村組干部、值班教師、家長志愿者,組建防溺水聯合巡查隊,加強重點危險水域巡查守護;在吉安,消防、海事、應急管理、醫療等部門,進校園開展溺水應急演練……
預防中小學生溺水,不再是一個家庭、一個學校的事,而是全社會群策群力、一年接著一年干的接力賽。截至目前,全省組建防溺水宣傳巡防隊9300余支,明確重點水域安全管理責任人12.2萬人,推動組建村級救援隊伍5600余支。2024年,各地及時勸阻擅自下水學生3.3萬人次。
安全之網
“警示牌扶正,游泳圈補上,拉一拉安全繩,扶一扶毛竹竿。”4月8日,豐城市一墩壩冬泳基地旁,市公安局劍光派出所所長甘志清手把手教新入職民警,如何仔細檢查防溺水“四個一”設施。
一根根掛著救生圈、救生繩的毛竹竿聳立在水邊,如一個個守望的哨兵,平時是提醒,危時能救命。近年來,全省各地公安、教育、水利等部門會同鄉村基層組織,深入開展重點風險水域安全隱患摸排,建設、修繕、加密防溺水“四個一”設施9.2萬處,不斷提高主動防控效能。
管好水,管好人,不單靠經驗,還要靠新技術。從贛江之濱,到鄱陽湖畔,防溺水安全屏障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
2024年7月19日,湖口縣公安局雙鐘派出所民警蘭青、付晨偉帶著無人機在洋港濕地公園巡邏時,發現遠處有兩名小學生在淤泥沉積的危險水域玩耍。
時值汛期,水位高漲,一旦陷入淤泥,后果不堪設想。蘭青當機立斷,啟用警用無人機喊話,同時和付晨偉一道以最快速度抵達現場,將處于松軟堤岸的兒童安全轉移。“警用無人機快速高效、視野廣闊,能夠有效監控到平時無法觸及的盲區。”蘭青對智能化設備贊不絕口。
越來越多科技設備開始投入安全守護。萍鄉市完善防溺水預警監控,一旦有學生越界,立即響起警示音,平臺遠程喊話制止,提醒他們快速離開。
南昌市讓學生們戴上VR眼鏡,真切感受水流的沖擊力、身體逐漸下沉的絕望,將抽象的危險轉化為直觀的感受。有學生在體驗后深有感觸地說:“再也不敢有僥幸心理了。”
2024年,江西利用智能防溺水設備勸阻擅自下水未成年人8900余人次。
水花之樂
每到周末,新余市暨陽學校五年級學生肖祎華,都拉著父母帶自己去游泳館“打卡”。
換好泳衣,戴上泳帽和泳鏡,他深吸一口氣,“撲通”一聲,如一條魚般躍進水中自在暢游。
“教練教我們要雙臂向兩側打開,雙手向后劃水,雙腿用力蹬……”肖祎華對去年暑假在校游泳館上課的經歷記憶猶新,“我現在不是‘旱鴨子’,爸爸媽媽安心了很多。”
進入4月,萬載縣羅城鎮盧家洲村的泳池,即將迎來繁忙的季節。
“這里原先是一個天然水塘,一到夏天孩子們就會來這里撒歡,安全隱患不少。”盧家洲村黨支部書記盧松柏說,“為了讓村里300多名中小學生不再冒險,我們通過財政獎補、村集體資金和村民捐款等方式,籌集了13萬元資金,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個戲水樂園。”
真正的安全,是用主動思維來化解風險。“防住水”“管好人”“學會水”,三管齊下,防患于未然,才能牢牢掌握主動權。
近年來,江西投入真金白銀,大力推進游泳教育普及“水花行動”,全省各地積極利用公共游泳場館、新建校內游泳場所,建設“拼裝式泳池”,改建“天然泳池”,“專兼職結合”“校內外結合”培養游泳師資隊伍,有的地方還組織“水花杯”游泳比賽,讓多彩的活動豐富假期,游泳的快樂直抵童心。
一朵朵浪花泛起,一個個笑臉浮現。2024年,全省累計培訓中小學生68.5萬人,其中四年級學生掌握游泳技能人數超過80%。
永不歇腳
安全工作,凡為過往,一切清零。
眼下春日隆盛、夏日臨近,又一年預防中小學生溺水專項行動在全省拉開序幕。在省委、省政府部署推動下,全省各地早預防、早準備、早行動,以底線思維把防溺水責任措施細化實化到“防”“管”“救”全過程、各環節。
4月3日,贛州市各中小學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課,發放《防溺水致家長的一封信》,詳細列出家庭日常安全監管要點。
4月7日,分宜縣多個部門在洋江鎮洋溪河水域開展防溺水應急救援裝備實操演練,一種新型的智能遙控救生圈投入使用。
4月11日,鷹潭市公安局治安“三張圖”系統平臺進行了更新,全市1820個溺水風險點位和31個溺水事故點位全量上圖,將有效指引基層開展隱患水域巡查。
4月15日,南昌市召開全市防溺水電視電話會議,分會場開至鄉鎮、街道,要求“發動一切可以發動的力量,運用一切可以運用的手段,堅決遏制學生溺水事故的發生”。
…………
預防中小學生溺水工作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讓我們一起努力!
編輯:何 山
校對:王小明
復審:吳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