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衛士”24小時智能值守
萍鄉市公安局全力筑牢防溺水安全屏障
來源: 新法治報 | 日期: 2025年04月07日 | 制作: 何山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4月3日上午,春光明媚的萍水湖濕地公園游人如織。“水深危險,請勿下水!”突然間,萍水湖沿岸的智能廣播突然響起,幾名正在湖邊嬉戲的學生被警示聲嚇了一跳。原來,他們無意間進入了湖岸警戒區域,觸發了防溺水智能預警喊話系統(以下簡稱“防溺衛士”)。同一時間,萍鄉市公安局開發區分局硤石派出所值班民警通過系統發現情況后,立即啟動遠程喊話,排除安全隱患。

科技賦能防溺水工作
近年來,萍鄉市公安局延伸校園安防平臺功能,升級打造“防溺衛士”系統,成為基層派出所開展防溺水工作的一大法寶。
4月3日,在萍鄉市公安局開發區分局硤石派出所,記者目睹了“防溺衛士”的工作流程。11時05分,系統突然彈出一條信息:“沙丘水庫西南角防溺水分析報警”。值班民警文普迅速調取畫面,發現一名頭戴草帽的市民正在庫區附近徘徊。經研判排除險情后,民警繼續投入日常工作。
“萍水湖和沙丘水庫面積大,是我們轄區的重點防控水域。”文普指著電腦屏幕介紹,“我們在湖區安裝了3套智能預警喊話系統,庫區的西南角和東北角各安裝了一套。”文普邊操作系統邊說,“有了這些‘電子哨兵’,我們的防控效率大大提高。”
據萍鄉市公安局治安支隊內保大隊大隊長危湘介紹,“防溺衛士”集智能預警、自動提醒、遠程喊話、就近勸導等功能于一體,通過智能攝像頭劃定電子圍欄,24小時緊盯危險區域。一旦有人越界,現場立即響起警示音,派出所同步收到預警,民警通過平臺進行遠程喊話制止,并調度周邊力量快速到達現場開展勸導和救援,建立起“防、巡、救”一體化防溺水工作機制。
據悉,目前,該系統已在全市36處人員聚集的重點水域“上崗”,并依托校園安防平臺、“一呼百應”校園義警平臺,整合公安、學校、社會三方力量,聯動開展防溺水巡查值守和救援工作,支撐“智能感知、主動預警、即時響應、快速處置”等各項防溺水工作。
“現在湖邊多了這些設備,我們家長也放心多了。”正在帶孫子游玩的市民張阿姨告訴記者。
建立“三巡”工作機制
“我們將重點危險水域納入基層網格管理,創新開發‘萍水護苗’平臺,將全市914個溺水事故易發重點危險水域全部摸排建檔,納入平臺巡邏‘地圖’,形成了危險水域電子清單。”危湘說。
除了智能監控,萍鄉市公安局還建立了防溺水“三巡”工作機制:以易發多發溺水事故的場所和高發時段為重點,派出所民警通過巡邏走訪在重點水域進行“腳板巡查”,警航支隊出動無人機對重點水域開展“空中巡查”,發動鄉鎮、村組及水域周邊物業保安、義警、居民進行“聯合巡查”,落實提醒、勸離、管教、救援等各項措施,確保重點水域有人巡、有人管。
此外,當地公安機關還深入社區、學校開展防溺水宣傳,增強群眾安全意識。萍鄉實驗高級中學學生表示,學校經常開展防溺水教育:“知道哪些地方不能去,還教了我們怎么使用這些設施。”循著學生指的方向,記者看到,萍水湖沿岸醒目位置,設有藍底白字的警示牌,一旁還擺放著救生圈、安全繩等設施。
據了解,萍鄉市公安局全面加強防溺水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會同水利、教育等有關部門和基層組織,將學校周邊、學生上下學道路附近及村組附近河流、湖泊、山塘、水庫等納入重點危險水域,分級分類全面推廣實施防溺水“四個一+N”工程,在設置一塊警示牌、一個救生圈、一根安全繩、一對毛竹竿的基礎上,增設一部救援電話、一件救生衣、一塊設備安裝位置指示牌等。(何曦君 龔辰欣 實習生冷千娟 全媒體記者程呈)
編輯:何 山
校對:王小明
復審: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