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律師現場教你維權又避坑
本報攜手南昌市青云譜區司法局開展普法宣傳
來源: 新法治報 | 日期: 2025年03月18日 | 制作: 賈昕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3月14日,由新法治報社和江西省律師協會聯合主辦的第835期公益律師進社區活動,攜手南昌市青云譜區司法局、區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在南昌王府井購物中心開展“商有助·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普法宣傳活動。
活動現場,公益律師以及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向過往群眾普及消費者權益相關的法律法規。通過分析案例,幫助群眾識別假冒偽劣商品、防范消費陷阱等。
法治宣傳共筑滿意消費
“買到假冒偽劣產品該怎么找商家賠償?”“出國留學如何進行學歷公證?”活動現場,南昌市青云譜區司法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工作人員,針對商品質量瑕疵、虛假宣傳、售后服務不到位等常見消費問題以及司法行政相關業務,向過往群眾進行宣傳,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耐心為群眾解答問題,重點解讀在消費過程中遇到糾紛時,如何通過協商、調解、投訴、訴訟等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活動現場的快檢服務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關注。他們帶著剛購買的蔬菜、水果等食材前來檢測。工作人員從樣本采集到結果判斷,每一個步驟都細致入微,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等待15分鐘即可出檢測結果。”工作人員邊操作檢測儀器,邊向圍觀群眾解釋。等待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還向大家介紹了如何辨別農藥殘留超標的農產品、如何正確清洗蔬菜水果等實用技巧。“你送我檢”活動不僅讓消費者見證了食品安全的檢測過程,也增強了大家對食品安全的信心。
除了提供快檢服務外,工作人員還向群眾發放了行政復議法的宣傳手冊,并深入淺出地講解了行政復議的作用、意義、舉措等內容,讓群眾認識到行政復議便捷、高效的制度優勢。
在公證法律服務咨詢臺,工作人員提醒群眾在購買商品時,要注意查看產品標識、保留購物憑證,遇到問題及時向相關部門投訴、舉報,善于運用公證手段進行維權,以便更好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在直播間買到假貨,該怎么索賠?”“買了預付卡后,老板失聯了,怎么辦?”在公益律師咨詢臺前,前來咨詢的群眾絡繹不絕,4名律師耐心地解答大家的疑問,并結合典型案例,普及民法典、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派發消費者權益保護宣傳單,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刻保持警惕,明辨消費陷阱,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此次活動發放普法調查問卷、消費者權益相關宣傳資料共600余份,解答群眾法律咨詢3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法治宣傳效果。
遇上消費欺詐可要求“退一賠三”
“我在某平臺直播間購買了壺身刻有‘某大師刻’字樣的紫砂壺,但收貨后卻發現該紫砂壺與某大師的真品存在一定差異,于是與直播間聯系,要求其退貨退款,但直播間經營者堅稱該紫砂壺確實為某大師刻字,不同意退貨退款,我該如何維權?”陳女士咨詢道。
“如果該紫砂壺確實非某大師的真品,那么直播間經營者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權益,擾亂了市場秩序。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經營者不得擅自使用其他有一定影響的企業名稱、社會組織名稱、姓名,讓人誤認為是他人商品或者與他人存在特定聯系。”泰和泰(南昌)律師事務所律師汪茹微稱。
直播購物已經成為不少消費者喜愛的消費方式。汪茹微建議廣大消費者,在直播購物的過程中,應提高辨別能力,明確自己的需求和預算,避免沖動消費。在購買貴重商品時,應選擇信譽好、規模較大的直播平臺和商家,并保存好訂單信息、支付憑證、聊天記錄、直播回放等重要證據。收到商品后,應立即檢查商品是否完好無損,是否與直播間的展示商品一致。若商品存在質量問題或虛假宣傳等情形,應及時與商家溝通協商,協商未果時,可以尋求有關平臺介入處理。
“購買的產品不是正品,可以要求商家承擔三倍賠償責任嗎?”活動現場,蔣先生稱,其在某店購買了一部手機,經鑒定,不是正品。
“當然可以。”北京天馳君泰(南昌)律師事務所律師魏穎和顧德麟正好辦理了一起類似的案件,并結合案例進行了分析。
據律師介紹,來自安義縣的陳某在某電器專賣店購買一套中央空調,總價款32400元,陳某首期支付了24400元,尾款8000元待安裝完畢后支付。
安裝空調時,陳先生發現空調沒有條碼、控制面板沒有正品標識,便撥打官方售后電話咨詢,卻發現其購買的空調無法享受官方售后服務。于是,陳先生要求某電器專賣店先解決有關問題,并賠償相應損失。
某電器專賣店堅稱空調是正品,要求陳某支付尾款,否則將拆除空調。
后經官方鑒定,陳先生購買的空調機身條碼、銘牌信息等多處損毀,與正品存在顯著差異。
在專賣店買的空調卻不是正品,陳先生便將該店訴至法院,要求退還貨款并三倍賠償。顧德麟解釋:“最后,法院認定某電器專賣店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謊稱商品為正品,構成欺詐,應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的,享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500元的,按500元進行賠償。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充值預付卡要理性
“我在一家寵物店一次性充值了8000元,結果才用了2次,寵物店就關門了,卡里的錢退不回來,老板也聯系不上,這種情況我該怎么辦?”吳女士向北京觀韜(南昌)律師事務所律師夏昕咨詢。
夏昕立即詢問:“你辦卡時有沒有簽訂書面合同,或者拿到相關的收據、發票?”
“當時,寵物店老板只給了我一張收據,但沒有簽合同,也沒有發票。”吳女士表示。
“這種情況確實比較棘手,因為缺乏其他書面證據,可能會增加維權難度。不過,你仍然可以通過收集證據,找到與店鋪相關的證據,比如宣傳單、聊天記錄、轉賬記錄等,證明你確實充值了預付卡。嘗試通過其他渠道找到老板或員工聯系方式,要求退款或說明情況,實在聯系不上的話,可以向當地市場監管部門或消費者協會投訴、尋求幫助。如果金額較大且商家拒絕退款,可以考慮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夏昕建議。
夏昕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進行預付卡消費時一定要選擇正規商家,簽訂書面合同,明確服務內容、有效期、退款條款等細節,保留相關的收據和發票。千萬不要一次性充值過多金額,盡量選擇小額預付,降低風險。如果發現商家經營狀況異常,比如頻繁更換員工、服務質量下降等,要及時使用卡內余額或申請退款。
普法小課堂
寫差評被辱罵能否提起訴訟?
金先生:今年春節期間,我在某網站上預訂了某公司的民宿客房。入住后,我結合自身體驗對該民宿作出二星評價,后將評價改為一星,卻遭到“惡意引導、惡意差評、威脅炒作、實屬缺乏心智、為人不厚道”等辱罵。我能否以侵犯名譽權為由提起訴訟?
汪茹微律師:可以起訴,要求某公司公開道歉并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消費者享有對購買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務進行監督的權利。消費者應當基于事實在社交網絡上發表對商品或服務的評價,只要不存在惡意詆毀、誹謗等情形,就不會侵犯他人合法權利。經營者應當尊重消費者的真實評價,有針對性地采取改進措施,不斷提高商品和服務質量。在經營者惡意攻擊、評價消費者時,消費者應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捍衛自身合法權益。
商家不允許七天無理由退換貨,消費者如何維權?
黃女士:我在某直播間購買了一雙鞋,明明說好的七天無理由退換貨,但后期跟商家溝通未果,對方不允許我退貨退款。我該怎么辦?
夏昕律師:你完全有權利退貨退款,消費者如果采用網絡、電視等方式購物,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天內進行無理由退換。預售商品也同樣適用七天無理由退換。如果經營者拒絕退換貨的,消費者可先協商,協商不成可以向相關平臺投訴,保留直播間的宣傳截圖、聊天記錄、訂單信息、退貨申請記錄等,也可撥打消費者維權熱線或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
快遞包裹丟失怎么辦?
王女士:快遞在運輸中出現差錯,我購買的金手鐲未收到,該怎么辦?
魏穎律師:如果確認快遞包裹已經丟失,買家可以申請延遲收貨,同時要求賣家重新發貨,也可以向賣家申請退款。此外,還可以通過收集快遞單號及物流信息截圖、商品購買憑證或價值證明、與快遞公司的溝通記錄等,以便維權。對于貴重的物品,消費者可以要求賣家進行保價,避免快件丟失維權困難,簽收方在簽收物品時,確認無誤后再簽收。(文/圖 萬仕君 全媒體記者方維芳)
編輯:賈辛
校對:王小明
復審: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