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司法救助背后的暖心接力
來源: 新法治報 | 日期: 2024年09月29日 | 制作: 熊瑋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司法救助金已經到賬,我女兒的醫療費有著落了!”近日,老李握住鄱陽縣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鄱陽縣檢察院)檢察官的手激動地說。
老李養女李某系一起故意殺人案的被害人,因該案導致重傷二級。案發后,李某治療已花費20余萬元,被告人家屬僅支付部分治療費用,李某的醫療費用由其家庭自行負擔。李某雙下肢截癱,生活無法自理,需長期接受康復治療。
“老李夫妻以務農為生,李某姐姐智力殘疾需要照顧,家庭條件十分困難。昂貴的治療費用使得這個家庭負債累累,老李夫妻已無力承擔女兒李某的后續醫療費用。”鄱陽縣檢察院檢察官在辦理該案時,通過入戶走訪了解到老李一家的困境。
經審查認為,李某符合國家司法救助條件,且系遭受犯罪行為侵害致殘的農村婦女,需進行下一步治療,屬于檢察機關重點救助對象,決定啟動司法救助程序,加快辦理進度,并向上級檢察院報告。
鄱陽縣檢察院發揮檢察一體化融合履職體制優勢,從優化救助資金保障入手,經報省檢察院同意,該案采取省、市、縣三級院聯合救助的方式辦理,發放救助金15萬余元。
為最大限度發揮國家司法救助的救濟解困作用,解決老李一家長期困難的問題,鄱陽縣檢察院針對老李一家現實需求,量身打造救助方案。結合“關注困難婦女群體,加強專項司法救助”活動,該院聯合多部門構建“檢察+”多元化救助模式,聯系民政、殘聯等部門,為李某辦理低保和殘疾人證明的同時,為李某姐姐落實五保戶政策;聯系婦聯部門將老李兩個女兒納入長期關愛對象,加強日常幫扶,對李某進行心理疏導,增強其生活信心;協調醫保部門,按照社會保險法規定,為李某先行支付醫療費用,讓司法救助變成“大合唱”。
目前,李某正在接受日常康復治療,恢復了生活的信心,老李一家生活狀況和精神狀態都有了較大的改觀,家庭生活日漸向好。
本次“三級聯動+多方協作”的辦案模式,是鄱陽縣檢察院以司法救助案件辦理為依托,著力解決因刑事案件導致生活困難的被害人燃眉之急,彰顯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檢察擔當。(胡珊 全媒體記者劉宇琦)
編輯:熊瑋
校對:王小明
復審:廖世杰
審簽:毛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