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產業+公司+村級集體經濟+農戶”聯動增收模式

吉安縣聯村抱團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來源:  江西日報     |    日期:  2024年08月19日     |    制作:  熊瑋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8月17日,晨曦微現,吉安縣指陽鄉水北村村民肖文福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拌料、撿蛋、裝箱……“以前東奔西跑打零工,一年忙到頭也就2萬元收入。聽說村里成立了強村富民公司,我應聘來公司務工,負責撿蛋、檢修設備等,每個月有5000元固定工資。”肖文福開心地說。

肖文福的幸福感源于吉安縣開啟的一場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改革探索。2023年7月,針對農村資源稟賦不足、村級集體經濟相對薄弱等問題,該縣出臺《吉安縣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2023—2027年工作規劃》,持續深化“一領辦三參與”產業發展模式,在指陽等鄉鎮成立強村農業富民發展有限公司,形成“產業+公司+村級集體經濟+農戶”聯動增收模式。

實踐中,吉安縣因地制宜、因勢利導,以集中配置行政村中央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資金與“產業合作社借資+村干部入股+對接單位幫扶”相結合的方式,由鄉鎮政府牽頭,黨員干部帶頭,鄉賢、能人、農戶積極參與等形式,構建公司帶村集體、以村集體帶農戶的長效利益聯結機制,探索形成“1個強村富民公司+N個行政村”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推動村級集體經濟連成片、抱成團、攥成拳,實現從“生存型”向“發展型”的轉變。

與此同時,聚焦公司如何建起來、用起來、強起來,切實實現集體有收益、村莊能發展、群眾享實惠的目標,吉安縣督促有關鄉鎮黨委設立強村農業工作專班,建立決策議事、財務管理、收益分配、股權管理、經濟責任等8項規章制度和工作機制,既幫助公司解決前期征地、土地流轉、項目建設、金融信貸等一系列問題,又保障公司管理規范化、運營市場化、發展合理化。

強村帶民富,改革成引擎。2023年7月至今,吉安縣整合800余萬元項目資金和1000余萬元社會資本,在指陽、萬福、大沖、安塘等鄉鎮組建4個強村富民公司,涉及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蛋雞養殖等農業產業項目,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帶動2000余戶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人均每年增加工資性收入1.5萬余元。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構建產權明晰、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吉安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李小蘭表示,該縣將進一步深化改革,按照“三多一少”(多渠道融資、多方位合作、多層次人才培養、減少行政干預)工作思路,著力破解強村富民公司在豐富組建形式、完善獎懲機制、管控運營風險、強化保障體系、加大人才補給等方面難題,加快推動村強帶民富,切實辦好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全媒體記者曹小武)

編輯:熊瑋

校對:王小明

復審:程乘玉

審簽:毛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