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網打謠

江西警方2023年以來共偵辦涉網犯罪刑案1萬余起整治網絡亂象見成效

來源:  新法治報     |    日期:  2024年05月13日     |    制作:  聶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5月11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省公安廳聯合召開江西省公安機關“凈網”專項行動暨打擊整治網絡謠言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會上公布了凈網“打謠”有關情況。

據介紹,2023年以來,全省公安機關共偵辦涉網犯罪刑事案件1萬余起,辦理涉網絡安全行政案件6300余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1.5萬余人,組織對互聯網企業、網站開展監督檢查9600余次,成功偵破一批有影響的案件,有力維護了全省網絡安全和社會穩定。

整治網絡亂象

據介紹,2023年以來,全省公安機關聚焦“網絡黑客”“網絡黑灰產”等網絡違法犯罪,連續發起多輪次專項戰役,偵破公安部掛牌督辦案件2起,策動發起全國集群戰役3起,13起相關案件入選公安部典型案例。其中,贛州公安機關成功偵破全省首起“私家偵探”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2人,偵查發現全國50余條敲詐勒索線索,支撐鏟除多個敲詐勒索犯罪團伙;萍鄉公安機關成功打掉一個為跨境賭博轉移贓款的洗錢團伙,搗毀窩點4個,抓獲犯罪嫌疑人35人,涉及“卡農”300余名,查明涉案資金3億余元。

針對跨境高薪招聘虛假信息傳播亂象,全省公安機關予以專項清理整治,綜合運用網上巡查、清理處置、安全監管等方式,及時清理網上相關違法有害信息1.6萬余條。針對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亂象,深化專項治理,重點對教育、金融等涉及民生領域的App開展多輪次技術檢測,依法對10款App作出行政處罰、14款App責令限期整改、5款App下架處理。

同時,全省公安機關先后組織發起打擊整治網絡水軍、網絡謠言、網絡暴力等系列專項行動,依法嚴打造謠引流、輿情敲詐、刷量控評、有償刪帖等違法犯罪行為,并加強對群眾舉報的受理、處置和反饋,指導互聯網企業依法依規辦理群眾投訴舉報及意見建議,提升治理效果。

劍指網絡謠言

公安部將2024年作為打擊整治網絡謠言專項行動年,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為期一年的專項行動。今年以來,省公安廳組織開展由網安牽頭、多警協同的打擊整治網絡謠言專項行動,對造謠傳謠違法犯罪堅決依法亮劍,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環境。

全省公安機關按照“依法嚴查、嚴管、嚴懲”的原則,持續開展網上巡查,密切關注社交媒體、短視頻、直播等平臺內容,及時發現處置涉及警情、災情、險情等網絡謠言,深挖幕后組織者、策劃者,依法嚴打借熱點事件造謠傳謠、利用新技術批量造謠、為吸粉引流炮制“爆點”等違法犯罪行為。行動以來,全省公安機關共巡查發現網絡謠言線索748條,偵辦刑事案件7起,辦理行政案件199起,采取刑事強制措施7人,行政處罰204人,教育批評320人,指導重點網站平臺清理網絡謠言信息3500余條,關停違法違規賬號600余個。

全省公安機關堅持打擊與整治并重,源頭治理與生態治理相結合,督促指導網站平臺企業落實安全主體責任,做好網絡謠言管控處置,完善信息發布審查制度。同時,加強對重點網紅、網絡大V、MCN機構(專門從事網紅內容創作管理以及商業運作的機構)等監管引導。

全省公安機關深入推進“凈網2024”專項行動,全力抓好“十個嚴打”(嚴打“網絡水軍”、嚴打網絡謠言、嚴打網絡暴力、嚴打網絡“侵公”、嚴打網絡黑客、嚴打網絡詐騙、嚴打網絡賭博、嚴打網絡色情、嚴打網絡黑產、嚴打網絡預謀)。

嚴打“AI造謠”

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醫療保健、金融等多個領域,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利用AI進行違法犯罪活動,通過AI洗稿編造網絡謠言就是其中之一。

據悉,南昌公安機關查處的MCN機構使用人工智能工具造謠案,正是利用AI洗稿傳謠的新型違法犯罪行為。今年4月,公安部公布了10起打擊整治網絡謠言違法犯罪典型案例,該案位列其中。

今年1月以來,南昌一MCN機構利用自媒體賬號陸續在今日頭條等平臺發布多條謠言信息。經查,自媒體運營人王某江經營了5家MCN機構,共運營自媒體賬號842個。為博取網絡流量,王某江長期組織公司人員選取熱點文章,利用ChatGPT對網絡信息進行編輯洗稿,批量生成不實文章吸粉引流。南昌公安機關對王某江處以行政拘留5日的處罰,并責令涉案MCN機構停業整改。

南昌市公安局網安支隊政委鄧波介紹,“AI造謠”擾亂了輿論秩序,危害經濟和社會平穩運行,給網絡謠言治理帶來了新挑戰。網安部門將依托“凈網2024”專項行動,依法嚴厲打擊“AI造謠”違法犯罪,護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江西公安機關推行全天候網上謠言信息巡查機制,將網絡謠言的預警和發現作為首要和前置工作,對重點網絡平臺開展全時段清查,多渠道搜集造謠傳謠線索;依法嚴厲打擊編造傳播虛假信息進行“造熱點”“蹭熱點”“帶節奏”的網紅大V、借機進行造謠引流牟利的“網絡水軍”團伙和MCN機構,依法依規采取針對性警示、禁言、封號等措施,推動建立違法賬號“黑名單”制度,擠壓造謠傳謠活動生存空間。

(文/龔辰欣 全媒體記者黃建華 漫畫/劉晨陽)

編輯:聶琪

校對:王小明

復審:廖世杰

審簽: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