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畫出自然中最淳樸的美
——再讀湯教勉山水世界
來源: 新法制報 | 日期: 2022年06月16日 | 制作: 龔迎霞 | 新聞熱線: 0791-86847195
湯教勉先生執著于山水畫創作,數十年用功不輟、心無旁騖,始終保持著旺盛的藝術探究精神和創作活力。近年來,其筆下山水世界愈加豐富、筆墨修養愈見精純,作品受到各界的高度評價和熱情收藏,在各類展覽中成績斐然。
其能取得如此成就,絕非偶然。
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致力于山水畫傳統的繼承,又能走出傳統的藩籬,使山水畫成為時代精神的藝術表達,這是每一個當代山水畫家應有藝術追求。筆者以為,湯教勉先生正是在傳統與時代的交匯點上,潛心鉆研、鍥而不舍,悟出了自己的心得,形成了自家的面目。
首先是題材的選擇和意境的營構。湯教勉筆下的山水佳作,走出了傳統文人畫的局限,在畫面內涵和意境上表現出不同的追求與寄托,有著自家的情態和意象。在他的畫筆下,渾樸的山水與豐富而真實的人生有了更多的交匯,在山水之間人們感到的不是疏遠和孤寂,而是濃濃的溫情與慰藉。湯教勉筆下的山水世界是豐富的,其中不乏名山大川,近年來,他更是在表現三清山、廬山、井岡山、武功山等贛鄱名勝方面,推出了不少杰作佳構,體現了其在表現宏大山水方面的藝術能力和造詣。但他的山水畫給我更多感動的,仍是那些有著濃厚人文色彩的普通山水和散布其間的山野鄉居。筆者以為這是他作為一位當代山水畫家的標志性題材。
每個藝術家都有自己的藝術天地,在那里,他有一種回家的感覺。對于湯教勉來說,正是這個充滿鄉野氣息的山水空間,積淀并激活了他的人生記憶與生活積累。家鄉贛西富有特色的山川風物、村落民居,這種幼年時期對山野自然的記憶,奠定了湯教勉山水藝術世界的基調,已經內化為他心中的無法化解的情結。有著這樣一種情懷,即使是其筆下的名山大川,也染上了豐富的人文色彩和質樸、自然的意趣,給觀者一份親切、一份親近、一份發自內心的向往。
其次當然是筆墨。近代以來的山水大師,無不致力于自身筆墨語言的提煉與拓展。前輩巨匠如黃賓虹先生,筆墨是其終生致力的藝術核心,不論層疊點染還是減筆勾勒,其關注點都在筆墨,正是這種筆墨上的千錘百煉、心血傾注,形成了一代宗師出于傳統又能自創一格的山水面貌。湯教勉對近代以來山水大師心摹手追,特別對于黃賓虹、傅抱石等的筆墨創新深有感悟;但他更為注重學習的是前輩大師藝術上的創新精神,師其心,而非師其跡。這種學習絕非形式上的借鑒,而是致力于學習大師們對筆墨的態度。
他十分推崇石濤“筆墨當隨時代”的主張,在繪畫實踐中努力求變。他重視筆墨與表現主題的契合,根據表現對象變化自己的筆墨皴法;他注重游歷與寫生,他說:從事山水畫創作要“師造化”“行萬里路”“搜盡奇峰打草稿”,絕不可閉門造車,靠臨摹過日子。由于重視寫生,他筆下山水有著豐富而寫實的面貌,諸如井岡山水的巍峨峻拔、三清山水的神奇多姿、匡廬山水的雄奇蒼茫,皆能寫出山水真態。但其著眼點卻始終在筆墨,從未放棄筆墨而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寫實。他總是將大量的寫生畫稿、山水印象加以反復概括、體悟和提煉,在得到山水精神的同時,也得到了與這種精神相吻合的筆墨形式。因此,可以說,他的筆墨源自傳統、來自繼承,更來自寫生、來自自然山川的滋養。
初讀湯教勉先生山水已是十多年前,其筆下山水蒼潤樸茂,重筆墨、意境,給筆者留下深刻印象。同樣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畫上一方蘊涵了對藝術與人生感悟與思考的閑章,曰:“做人以誠,作畫以心”。十多年過去,當筆者重又走進湯教勉先生的“云煙堂”時,再一次感慨于這位畫家對藝術與人生的執著堅守。
湯教勉是一位有著人生與藝術定力的畫家,數十年如一日地在自己的山水世界中不懈探索;他也是一位始終關注著時代、人生的畫家,其山水畫始終有著時代的烙印。
以傳統筆墨寫當代生活,絕不是簡單地在山水中添加一些當代符號,而是要以當代人對自然的理解與感悟傾注于自然山水之間。當代人對自然的回歸,當然不是要人們重新回到早已逝去的山居時代,而是要在山水之中重新找到人與自然的和諧。面對“人與自然”這個大命題,當代人應該給出自己的闡釋,而山水畫提供給我們的是一種最為直接的答案。
湯教勉的山水畫樸茂、蒼潤,特別適于表現草木蔥蘢的春夏景色,但我覺得,藝術風格的選擇其實正體現著藝術家對自然與生活的理解;注意到他近期一些描繪秋景、雪景的新作,但即使是表現秋冬景象,也能遠離蕭瑟、荒寒,依然是那么富于生機和活力。他以誠實的心畫出自然人文中最淳樸的美,給人們帶來一種和諧,一種內心的歸宿感。筆者以為,只有熱愛生活、熱愛人生、熱愛大自然的畫家,其筆下的山水世界,才能如此充滿生活的質感,才能把自然表現得如此生動感人、如此富于人間情味,卻又不染世俗之氣。
【簡介】
湯教勉,1942年生于江西省萍鄉市,祖籍泰和縣,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高級美術師、江西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江南山水畫研究學會常務理事、江西八大山人書畫會副會長、江西省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江西省畫院特聘畫家、江西省陶瓷研究所特聘高級工藝美術師,從事國畫創作60余年,曾得到黃永玉、王頌余、孫克剛等老一輩藝術家的教誨和親自指導。
其作品入選全國美展、全國中國畫提名展、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展以及全國各地大型美展和國際性交流展,并頻頻獲獎。出版《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集》《世界華人藝術作品大賽專集》《中國畫名家研究》《名家畫山水》《中央文史館慶奧運書畫大展作品集》等數十種大型畫冊。
其藝術成就被國內多家報刊、出版社、電視臺專題報道,傳略被編入《中國現代美術家人名大辭典》《當代美術家名人錄》《世界華人藝術家精英》等大型辭書。2008年應邀參加中央文史研究館在北京舉辦的“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暨國務院參事室成立60周年”筆會所創作的書畫作品已被國務院收藏,許多作品被海內外有關人士、博物館、美術館、大型賓館、飯店及私人收藏。被國家文化部、中國文聯授予“優秀藝術家”,國家人事部藝術人才評委會授予“當代中國畫杰出人才獎”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