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柴桑區獅子街道辦事處統籌工作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來源:  新法治報     |    日期:  2025年11月18日     |    制作:  龔迎霞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十四五”時期,九江市柴桑區獅子街道辦事處緊緊圍繞區委“五大戰略”部署,統籌推進黨的建設、經濟發展、鄉村振興、民生改善等各項工作,實現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街道辦事處先后榮獲全市基層黨組織先進單位、全市征兵工作先進單位、全省第一批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鄉鎮(街道)、全市鄉鎮(街道)級標桿政務(便民)服務中心、全省第二批人大代表聯絡示范站等稱號。

  聚焦項目驅動 服務新區建設

  財政收入實現跨越式增長。“十四五”時期,獅子街道辦事處將招商引資和財源培植作為重中之重,財稅收入從2021年的5554萬元持續攀升,2025年預計可達1.4億元,實現“五連增”。招商引資成果顯著,五年累計外出招商60余次,引進項目13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億元,新增規上企業32家。項目建設保障有力,累計完成征地拆遷近1900畝,簽訂房屋征收協議254份,高效保障了高鐵新區物流園一期、新區黨校、公安局業務用房等23項重點工程順利推進;物流園二期、G105北澳線改擴建(獅子段)、快速路二期等3個重點項目正有序實施。

  夯實農業基礎 建設和美鄉村

  農業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十四五”時期,獅子街道辦事處新建高標準農田4200余畝,拓荒1300余畝,修復水利設施,治理水塘溝渠,累計投入超3000萬元用于水利建設與維護,實施了高鐵新區防洪工程、山塘整治、河道治理等一系列項目,有力保障了農業生產。特色產業蓬勃發展,糧棉油種植面積穩步增加,特別是緊抓“贛菇”品牌發展機遇,累計投入786萬元發展菌菇產業,建成了功能齊全的食用菌加工廠,具備年產菌棒220萬棒、液體菌種100萬包的能力。新村建設與農民收入雙提升,高標準打造27個新農村建設點,其中13個省級點發揮示范效應,惠及997戶3311名群眾;新建、改造廁所213座,農村人居環境大幅改善。通過落實惠農補貼、加強防返貧監測、開展技術培訓、引導入股合作社等多措并舉,促進了農民收入穩步增長和家門口就業。

  優化城鄉環境 深化文明創建

  街容街貌實現全域治理。“十四五”時期,獅子街道辦事處投入600余萬元建立全覆蓋保潔網絡,加強新興區域保潔,對核心路段進行修整綠化,累計清理外運垃圾千余噸,有效根治衛生死角。生態治理形成綠色閉環,投資180余萬元建成廚余垃圾處理中心,配備專業隊伍和車輛,建立完善收運處理體系,五年累計處理廚余垃圾150余噸并全部轉化為有機肥用于綠化和農耕,實現了資源化、無害化利用。文明創建屢創佳績,投入300余萬元專項經費,通過完善設施、宣傳引導、開展實踐活動等方式提升居民文明素養,獅子街道辦事處多次獲得全市實地測評第一名,牌樓村、住嶺社區、龍崗村也分別登上全市村鎮測評紅榜。

  著力改善民生 創新基層治理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十四五”時期,獅子街道辦事處完成道路拓寬改造、養護大中修及獅岷路提升等重點交通工程共11.62公里,極大便利了群眾出行;投資320萬元建設物流園停車場,新增停車位95個;推進農村供水保障工程,新建機井26座并鋪設主管網,逐步解決村民用水難題。基層治理效能增強,高標準打造綜治中心與便民服務中心融合平臺,創新“周五協商會”機制化解矛盾糾紛超300起;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基層治理規范化水平不斷提升。2021年,龍崗村入選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文旅融合活力迸發,建成并開放獅子印·記館,展示地方特色文化;雨林度假村成功獲評3A級旅游景區;出版《獅子街道人文》書籍;積極開展各類文化惠民活動。同時,在體育領域取得佳績,榮獲2025年柴桑區首屆職工足球超級聯賽甲組冠軍。(周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