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別開生面的“板凳會”

“贛法寶”法治直播間走進修水縣西港鎮馬祖湖村 解鎖基層善治的“法治密碼”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     |    日期:  2025年11月17日     |    制作:  聶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活動現場(圖/張玉豐)

在修水縣的青山綠水間,西港鎮馬祖湖村正悄然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昔日紅白喜事大操大辦、鄰里糾紛頻發的村莊,如今成為第十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對象,法治與文明新風吹遍田間地頭。11月14日,“贛法寶”法治直播間走進馬祖湖村,以一場別開生面的“板凳會”,解鎖基層善治的“法治密碼”。

“贛法寶”法治直播間由省司法廳與省律師協會聯合打造,新法治報社、贛法云客戶端運營。此次活動以“法治潤贛鄱 善治看基層”為主題,是“贛法寶”法治直播間走進縣(市、區)的首場活動,由九江市司法局、修水縣司法局協辦。

法治融入基層治理各環節

暖陽下的“板凳會”現場氣氛熱烈。“板凳會”架起當地干部與群眾的“連心橋”,村民們圍坐在一起,暢談家長里短,共商村務大事,聆聽律師、“法律明白人”講解法律知識。

馬祖湖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站榮娓娓道出馬祖湖村的“安定”之道。王站榮介紹,過去村里紅白喜事攀比成風,彩禮負擔重,喪事流程繁瑣、花費大,不少家庭因“人情債”不堪重負。轉機出現在2024年,村黨支部通過“慧村”小程序發起《紅白事簡辦十條》線上投票,并召開“有事先商量·云協商”議事會,23名村民代表與8名鄉賢共同表決,倡導厚養薄葬、婚事儉辦。王站榮帶頭嫁女不收彩禮,推動文明婚戀逐漸成為新風尚。喪事簡辦成效顯著,持續多天、擺“新案”、印“七單”的舊俗被簡化,取而代之的是播放逝者生前喜愛的紅歌、集體追思等。

移風易俗是否意味著拋棄傳統?浮梁縣浮梁鎮城北社區黨委書記李美玲給出否定答案:“移風易俗是‘去蕪存菁’,摒棄陳規陋習,保留文化內核。”

推進移風易俗,離不開法治護航。馬祖湖村創新構建“三香共治”模式——云治理“斷債香”、網格治理“文明香”、產業治理“富民香”,將法治融入基層治理各環節。

此外,修水縣還將法治建設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如今,馬祖湖村集體經濟增至36萬元,“村BA”等文體活動豐富多彩,村民法律意識顯著增強。

讓法治宣傳“活”起來

“張律師,訂婚后一起生活了兩年,還可以要求女方退還彩禮嗎?”活動現場,有村民咨詢江西和常律師事務所主任張海寶。張海寶現場解讀《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彩禮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講解彩禮返還規則:“共同生活時間短、彩禮過高可酌情返還;未登記結婚原則上應返還。”

針對村民們普遍關心的彩禮、贍養老人、反詐防騙等方面的問題,張海寶提供了“彩禮返還法律要點”“贍養義務清單”“騙局識別指南”。張海寶還給村民們算了一筆關于鄰里糾紛、聚眾賭博、打架斗毆的“明白賬”,并劃出法律紅線,呼吁大家遵紀守法。

“矛盾糾紛升級的成本很高。”修水縣司法局西港司法所所長周林燕說,曾有兩名村民因宅基地糾紛大打出手,最終一方被刑拘,“本是小事,卻因沖動釀成大禍。”

“看線上直播,學習基層治理方法,這種形式太好了”……現場氣氛熱烈,直播間里同樣活躍,彈幕和評論不斷滾動。主持人適時挑選典型問題,請現場的嘉賓解答。嘉賓們接地氣的回應,引來眾多網友點贊。一個多小時的直播,吸引了近4萬人次觀看。

“贛法寶”法治直播間首次走進鄉村,通過“板凳會”拉家常、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讓法治宣傳“活”起來,讓法律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

(文/記者方維芳)

編輯:聶琪

校對:陳衛星

復審:朱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