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師:精益求精的“立法匠人”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     |    日期:  2025年11月10日     |    制作:  聶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人物簡介

羅師,生于1989年11月,現任江西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干部,長期從事法律工作及法學研究。曾獲評2019年度、2023年度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優秀共產黨員。

羅師在工作中

近年來,江西立法工作亮點頻現,離不開像羅師這樣深耕幕后的立法工作者默默付出。如何在多方訴求中尋求平衡,使每一部法規既契合法理精神,又扎根現實?是她日復一日鉆研與實踐的核心課題。

自2017年以來,羅師作為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工作人員(現為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干部),參與并承辦了34件省級和設區市地方性法規的起草、調研與修改,以及部分省級地方性法規的立法解釋工作,其中多部法規開創全國或全省“首例”,她以扎實的履職實績踐行著“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的立法初心。

立一部“管用的法”

《江西省城市更新條例》于11月1日正式施行,這是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后出臺的全國首部省級城市更新條例,系統回應了城市更新工作中“誰來更新”“如何參與”“權益怎樣保障”等關鍵問題,為全省城市更新實踐提供了堅實的法治支撐。

“城市更新,歸根到底是為了讓人民生活更美好。”對于參與《江西省城市更新條例》立法工作的羅師而言,她期待這部傾注心血的法規能真正落地生根,成為一部“管用的法”。

今年7月份,羅師從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調至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工作?;赝⒎▽嵺`,她參與、承辦的每一部法規都如同親手撫育的孩子,其成長與成效始終牽動于心。

立法過程中的博弈與權衡往往不為人知。在《江西省動物防疫條例》起草調研階段,不乏聲音主張對未辦理養犬登記、未系犬繩等行為,在現有罰款規定之外設置更為嚴厲的處罰手段,比如由相關部門扣押、沒收和捕殺犬只等。

“表面上看,這確實是能快速見效的管理手段。”羅師分析道,“但犬只本身仍是個人或組織的合法財產,若允許有關部門徑直采取扣押、沒收或捕殺等措施,將構成對私有財產權的不當限制甚至剝奪。”

羅師認為,立法不僅需要扎實的法律知識,更呼喚深厚的法學素養和堅定的法治信仰,否則任何宏大復雜的規范體系,都可能淪為文字堆疊,難以在現實中立得住、行得遠。

“立法絕非純粹的‘技術活’”

2023年11月30日上午,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江西省數據應用條例》,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這部聚焦數字經濟關鍵要素的地方性法規,其順利誕生的背后,凝聚著羅師及其同事歷時近兩年的不懈努力與專業智慧。

從初步起草到最終審議通過,這部條例的立法過程體現了嚴謹求實的作風。羅師告訴記者,他們團隊調研足跡遍及省內外,行程數千公里,廣泛聽取各級政府部門、行業組織、企業和群眾的意見建議,累計收集反饋近500條,對草案文本進行論證修改達30余輪。

正是在這種反復推敲、多方協商的過程中,難點得以化解,共識逐步凝聚,為條例的科學性與可行性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僅是羅師參與立法工作的一個縮影。自2017年以來,她參與、承辦了34件省級及設區市地方性法規的起草、調研與修訂工作,其中,多部法規更創下全國或全省“首例”,展現了地方立法的探索精神。此外,她還承辦了民法典、金融穩定法、增值稅法、民營經濟促進法等10余部國家法律在贛征求意見工作。

談及立法工作的體會,羅師深有感觸地說:“立法絕非純粹的‘技術活’,不能僅憑經驗積累就指望‘熟能生巧’。扎實的法學理論根基和對新知識的持續學習,是做好立法工作的根本。”

(文/圖 記者萬菁)

編輯:聶琪

校對:陳衛星

復審:朱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