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助力尋親的“最美民警”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 | 日期: 2025年11月06日 | 制作: 聶琪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人物簡介
楊敏,1982年12月出生,現任南昌市公安局刑事偵查支隊三大隊一中隊二級警長。2015年,他踏上了為失散家庭尋親之路,十年來,楊敏累計助力486個家庭實現團圓。他先后獲評優秀共產黨員、優秀人民警察等多項榮譽,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個人嘉獎4次,斬獲新時代贛鄱先鋒、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個人、全國最美基層民警提名獎等稱號。

11月3日,記者走進南昌市公安局刑事偵查支隊,見到了民警楊敏。他從胸前口袋里掏出隨身攜帶的老花鏡,笑著解釋:“接手與未成年人相關的工作后,要盯著電腦核查海量數據,時間久了就老花了,這可是‘必備裝備’。”
從創建“尋親工作室”、助力無數失散家庭破鏡重圓,到推出“三維協同工作法”破解未成年人工作難題,2005年投身公安工作以來,楊敏深耕一線,書寫著民警筑牢法治防線的擔當。
助力團圓 讓愛回家
在“楊敏工作室”的外墻上,一面照片墻與一面錦旗墻,定格一個個家庭團圓的熱淚瞬間。其中的故事與期盼,楊敏都記得清清楚楚。
“之前有位爸爸找孩子,多次DNA比對都沒結果。我們換了思路,先幫他找到了孫子,我當時就心里有底了,特別興奮!”回憶起這段經歷,楊敏難掩激動。
2021年7月,根據“團圓行動”部署,他回訪進賢縣失蹤兒童胡某的父親并重新采集血樣,憑借DNA族群特征隔代比對技術,最終在福建確認陳某防系1990年失蹤的胡某。該案成為江西省首例利用此類技術成功偵破的案例。
他還牽頭重啟1994年南昌多名兒童被拐積案,在福建查找到2名被拐兒童;2020年7月,依據群眾網絡求助線索,為2004年被拐女子找到南昌親生父母,并遠赴貴州抓獲3名犯罪嫌疑人。
攻堅命案 伸張正義
在打拐尋親工作中,楊敏積累了豐富的尋人、辨人經驗以及數據資源,這讓他在偵破命案積案方面,成為了支隊的一把利刃。
2022年7月,南昌市公安局刑事偵查支隊對南昌市命案積案進行整理時,發現在15年前的一起故意殺人案中,一直無法落實被害人的真實身份。楊敏主動承擔起這個任務,反復研判,卻多次遭遇瓶頸。
直到2022年11月2日上午,楊敏在吃一碗涼拌粉時,找到了方向。他清楚地記得,死者的尸檢材料里關于胃部食物的表述有:涼拌粉、辣椒。楊敏推斷,食用南昌涼拌粉不是她嘗試性的行為,而是自然、隨性發生的,所以死者應該就是南昌或周邊城市人口,這極大縮小了排查范圍。
經技術篩查與DNA比對,于11月4日成功確認被害人身份,一舉突破全案關鍵瓶頸。
法治護航 守護童心
2023年,以工作室為核心的“警徽照亮回家的路”黨建品牌正式創立,照亮失散家庭團圓之路的同時,強化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相關工作,推動教育矯治評估工作常態化開展,照亮迷途少年的回歸之途。今年以來,南昌市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率出現歷史性下降。
自2024年起,楊敏深入調研、系統謀劃,創新推出“楊敏三維協同工作法”。他每周梳理涉未成年人數據,定向推送給辦案單位,并配套制定工作指引與流程圖,實現“數據領航協同”,同時指導全市辦案單位對未成年人監護人開展警示談話,增強監護人主動監管意識,緩解基層工作壓力,實現“多方溝通協同”。
因楊敏在青少年矯治工作中展現出顯著成效,刑偵支隊組織200余名青年民警開展不良行為未成年人結對幫扶。截至今年9月,該市民警已結對幫扶230余名學生,未成年人重新違法犯罪率大幅下降。
(文/圖 首席記者龔辰欣)
編輯:聶琪
校對:陳衛星
復審: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