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5年度法治人物”推薦候選人——熊永明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客戶端 | 日期: 2025年10月31日 | 制作: 賈辛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熊永明,1969年3月出生,現任南昌大學副院長,主要從事刑法學和犯罪學等學科的教學、科研工作。30年來,他醉心于刑法學領域。
他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主持完成教育部、司法部、中國法學會及其他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獲第五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獲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獎項10余次。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獨著著作數部。
他將學術直接服務于立法實踐,曾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六)》《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的深入研討,提交了23條有一定建設性的書面修改意見,其中4條被全國人大常委會采納,化為國家法律的一部分,體現了法學研究者“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崇高追求。
深研思想,踐行實踐:讓法治理論綻放時代光芒
熊永明不僅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積極宣講者,更是其堅定的踐行者。30年來,熊永明醉心于刑法學領域,將“科研論文”真正寫在中國法治實踐的大地上。
熊永明的研究并不閉門造車,而是始終與國家法治建設同頻共振。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等部級課題9項,科研經費到賬63萬元。將學術直接服務于立法實踐,曾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六)》《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的深入研討,提交了23條有一定建設性的書面修改意見,其中4條被全國人大常委會采納,化為國家法律的一部分,體現了法學研究者“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崇高追求。
注重學科交叉,將法學視野投向生命倫理與臨床醫學的前沿領域,擔任南昌大學第一、第二附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委員,累計為器官移植、醫學實驗等敏感復雜的臨床倫理審查提供法律合規咨詢意見41次,努力以自身有限的專業法律知識,精準守護著醫學創新。
立德樹人,潛心育人:讓法治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作為教師,熊永明始終將“立德樹人”置于首位,視培養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為天職。多年來在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上傾注了大量心血,取得了豐碩成果。主講的《刑法學》課程早在2004年便獲評江西省首批優質課程,至今已惠及學子4100余人,課程評教連續多年穩居全校前列,這不僅是教學水平的體現,更是深受學生愛戴的明證。主編的《比較刑法學概論》教材,成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重要學習資料,并榮獲江西省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
不斷創新教學模式,主持江西省教改重點項目,精心創設“研—模—戰”一體化培養鏈,通過研究性學習、模擬實踐和真實戰場淬煉,讓冰冷的法律案例在課堂上“活”起來,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法治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該成果榮獲江西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恪守師德,堅持“學術不端零容忍”,并主持制定學院的科研誠信細則,以身作則,保持了“零學術不端、零教學事故”的清白記錄。連續多年擔任本科生導師,兩度獲評校“優秀本科生導師”,悉心指導的研究生論文榮獲江西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服務社會,胸懷天下:讓法治溫度惠及家國與世界
2018年至2023年間,帶領師生團隊深入省內五所監獄,開展“降低重新犯罪”主題巡講6場,為6800余名服刑人員帶去法治的警示與教化,用知識溫暖高墻,用法律指引新生。作為江西省“六五”普法高級講師團成員,深入社區鄉鎮舉辦法治講座18場,覆蓋群眾1.3萬人次,并多次就社會熱點事件接受央視、江西衛視等媒體采訪,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公眾闡釋法治精神,傳播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實踐偉力。
積極推動學科建設服務于國家戰略需求。作為學科分管副院長,于2024—2025年牽頭成功開創了南昌大學紀檢監察學法學本科特色班,并推動該一級學科碩士點動態調整到位,為我省培養專門的紀檢監察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將視野投向國際舞臺。2007年至2018年間,多次參與重要國際學術會議,與俄羅斯、日本、法國、德國及港澳臺地區的學者進行深入交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熊永明牽頭承辦的“第八屆兩岸四地刑事法論壇”,匯聚百余學者,共議跨境電信詐騙、器官買賣等新型犯罪治理,促進了法學領域的交流與互鑒。
榮譽即起點,初心貫始終
30多年的學術積累,獨著6部、合著3部、主編教材1部,獨立發表論文70余篇,累計286萬字;榮獲江西省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以及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方德法治研究獎等重要獎項;主講課程與教材獲省級以上獎勵7項;連續五年指導江西省法院系統學術論文寫作,助力11篇論文在全國法院學術討論會上獲獎,其中二等獎2篇。2021年6月,因熊永明的學術責任感和嚴謹性,榮幸入選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認真負責的鑒定專家名單。
所有的榮譽都不是終點,而是激勵繼續前行的新起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學教育要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熊永明將始終以講臺為陣地,以法條為武器,以高尚的師德為最厚重的底色,繼續在法學的沃土上深耕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