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5年度法治人物”推薦候選人——吳錦芝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客戶端 | 日期: 2025年10月31日 | 制作: 賈辛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吳錦芝,1967年11月出生,現任景德鎮市昌江區新楓街道司法所人民調解員,扎根基層26年。2023年9月成立“錦芝調解工作室”,曾獲評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全省優秀人民監督員”“江西省調解先進個人”等,2024年被選聘為“江西省第五批人民調解專家”。
用心繪好“民生地圖”
“轄區的一位老人突然中風,為了及時了解他的生活狀況,我幫他辦了個‘一鍵通’親情號。之后我的手機24小時都開著,生怕錯過了緊急呼叫。”吳錦芝說,有次老人身體不適,通過這個親情號發出求救信號,她和志愿者及時趕到現場,將老人送往醫院治療。
2012年,身為景德鎮市昌江區新楓街道韭菜園社區黨支部書記的吳錦芝,率先在社區里推行網格化管理,將212戶低保戶、58名殘疾人、111位空巢孤寡老人、10名留守兒童的信息一一收錄起來。社區建立的檔案里,不僅記錄著居民的病史、電話,還標注著“要叮囑張金蘭老人吃藥,檢查她的高血壓藥還剩下多少”“每周帶馬文龍老人去醫院進行尿毒癥透析2次”這樣的細節。這些看似瑣碎的信息,讓冰冷的數據變成了有溫度的“民生地圖”。
“‘網格本’不是賬本,是居民的心愿清單。”吳錦芝說,從為殘疾人申請無障礙通道,到幫留守兒童聯系課后托管;從深夜處理孤寡老人的緊急求助,到協調志愿者接送病人,每個“民生痛點”都被納入網格管理,每個群體的特殊需求都有解決方案。
手機24小時在線、網格本隨身攜帶、應急響應分秒必爭,吳錦芝用腳步丈量民情。當居民的每個心愿都能在網格本上找到回音,“零盲點”服務就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
創立“六心六零”工作法
“作為一名調解員,我們調解的不僅是簡單的矛盾糾紛,也是別人的人生。”吳錦芝告訴記者。
近日,居民魏某將一面印有“情系百姓 一心為民”字樣的錦旗遞到吳錦芝手中,表達感激之情。原來,魏某母親吳某在小區被大風吹倒的鐵門砸中身亡,但開發商與承建商互相推諉,拒不賠償。吳錦芝了解情況后,聯合街辦、司法所反復協調,最終為魏某爭取到67萬元賠償金。
在錦芝調解工作室里,128面錦旗是吳錦芝暖心調解、為民解憂的見證。
在調解家庭暴力案件時,吳錦芝剛柔并濟。對施暴者,她以案釋法,告知“輕則拘留、重則判刑”的法律后果;對受害者,她遞上熱茶,陪同其申請法律援助,還不忘打電話回訪。
“吳書記的苦口婆心讓我明白,拳頭解決不了問題,互相尊重才是家庭和諧的基石。”一名施暴者羞愧地說。
“調解是‘和稀泥’的藝術,‘稀泥’里得有法理的筋骨和人情的溫度。”吳錦芝總結出“六心”——熱心、真心、耐心、愛心、恒心、誠心,將法律條文轉化為百姓聽得懂的“家常話”,把矛盾糾紛化作握手言和的契機,用心服務轄區居民,最終實現“六零”成效——社區服務零距離、共駐共建零障礙、安全事故零隱患、關愛幫扶零缺失、社情民意零盲點、鄰里之間零隔閡。這也是“六心六零”工作法的由來。
26年來,吳錦芝成功調解糾紛600余起,調解成功率達98%,讓“有事找調解”成為社區居民的首選。
善于啃“硬骨頭”
2007年,吳錦芝初到景德鎮市昌江區韭菜園社區時,當地2000多名居民飽受“無路、無水、無公廁”之苦。為改變現狀,她下定決心要啃下這塊“硬骨頭”。
為解決行路難,她多次到昌江區政府及昌江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尋求幫助。因資金調配、工程排期等客觀因素,項目推進遇阻。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參加了“百位市長訪談”節目。“社區2000余名居民都希望解決‘路難行’問題。”她向市長反映,市長當場批示實地勘察。
幾個月后,300萬元修路資金到位。坑洼土路變身平坦的水泥路,結束了社區居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歷史。
解決“路難行”問題后,她又將目光投向“如廁難”。當時,社區無一座水沖式公廁,旱廁給居民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為此,吳錦芝走訪相關部門溝通協調,籌集了部分資金。
“我先帶個頭!”面對數萬元資金缺口,吳錦芝掏出5000元積蓄。在她的帶動下,黨員主動捐款、商戶送來善款、居民們紛紛出錢,最終湊齊8萬元資金,社區首座水沖式公廁得以建成。
在吳錦芝的奔走下,社區先后疏通下水管道近1000米、處理危樹30余棵、新裝路燈114盞……
2013年,韭菜園社區獲評“全國和諧社區”,曾經的“三無”社區變為“三有”(有平坦道路、有整潔公廁、有溫暖網格)社區。
把小事當成大事辦
“麥穗成熟前‘鋒芒畢露’,成熟后‘低頭彎腰’,是因為裝了沉甸甸的責任。”吳錦芝的微信名“麥穗”,藏著她的人生信條。
作為“六心六零”工作法的創立者,吳錦芝將基層治理經驗轉化為可復制的“治理秘訣”。每周定期開展實務培訓,結合婚姻家庭、物業糾紛等典型案例,用通俗的語言闡釋熱心、真心、耐心、愛心、恒心、誠心。
“這些不是冰冷的數字,是需要用心對待別人的人生。”在“一對一”帶教中,她常指著記錄本上的信息對年輕干部說。
吳錦芝牽頭整理的《社區調解百例實錄》,將高頻矛盾化解經驗提煉為標準化教案,納入昌江區調解員必修課程,成為全區300余名調解骨干的“實用指南”。
據統計,在吳錦芝的帶領下,昌江區67個社區運用“六心六零工作法”成功調解近3000起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達85%以上。
“吳錦芝是‘雷厲風行的干將’,也是‘嘮到心坎里的大姐’。別人覺得調解是‘小事’,她卻把‘小事’做成了社區平安的‘大事’。”景德鎮市昌江區委政法委副書記張靖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