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5年度法治人物”推薦候選人——王永祥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客戶端     |    日期:  2025年10月31日     |    制作:  賈辛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王永祥,漢族,1969年9月出生,現任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司法局民和司法所所長。自1992年參加基層工作以來,他扎根司法行政一線三十余年,始終以“讓人民群眾感受公平正義”為使命,先后榮獲“全國司法所模范個人”“全省人民調解先進個人”等稱號,2021年10月再獲“全國司法所模范個人”榮譽,2022年當選江西省第四批人民調解專家,2024年被評定為一級人民調解員,并榮記全省個人一等功。

初心如磐,做法治路上的“定盤星”。他始終堅守基層法治一線,將熱忱初心融入對公平正義的不懈追求。在一起起糾紛化解中,他探索總結出“耐心+毅力”“法理+情理”的“雙加”工作法。他認為:“調解不是‘和稀泥’,要靠耐心溫暖人心,靠毅力破解難題,更要在法理和人情之間找到平衡點。”2022年初,在處理一起涉及多民族群眾的復雜糾紛時,王永祥毫不退縮,以“耐心+毅力”打開局面,真誠傾聽、傳遞尊重,連續6天駐守現場緩和對立;以“法理+情理”貫穿始終,既向企業闡明保障少數民族權益的法律規定,也體諒家屬實際困難,建議公司在法定標準基礎上予以適當補助。最終雙方簽訂調解協議,彝族家屬用不太流利的漢語感動地說:“王所長把道理講透了,更是把心掏給了我們。”

肩負使命,做基層穩定的“壓艙石”。2012年,他倡議在架橋鎮建立司法所、派出所、法庭“三聯合”全程式、一站式調解小組,既方便群眾化解矛盾,又普及訴訟知識、提升法律素養。2020年,他進一步創新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整合調解資源,強化鎮、村、組三級聯動,協同土管、鄉建等部門形成合力。在他的推動下,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2022年,他接手一樁農戶因高鐵施工使用除草劑導致300余畝水稻受損的信訪案件。他逐戶走訪23家農戶,5次邀請農業部門開展鑒定,運用“法理+情理”方法厘清責任,協助施工方預付賠償,最終在2023年秋收前讓所有農戶獲得合理補償。一次次解“燃眉之急”,一件件破“陳年舊結”,是他扎根基層、依法治理的日常寫照。三十年來,他急群眾之所急,累計為群眾挽回經濟損失近2000萬元,調解成功率達97%以上,群眾滿意度超過95%。

奮楫篤行,做營商環境的“護航員”。“服務企業不是‘護短’,而是以法律劃定底線,用真情溫暖人心,實現企業群眾雙滿意。”在涉企糾紛調解中,王永祥的“雙加”工作法既有力度,更有溫度。2023年,某建材公司工人在宿舍病逝,家屬誤解工亡標準索賠180萬元并圍堵廠區導致停產。王永祥以“雙加”工作法雙向溝通:一方面安慰家屬,明確法律上“非工作時間病逝不認定工亡”的界限,協助依法核算補償并提供法律援助;另一方面與企業深入溝通,解讀《工傷保險條例》,引導企業出于人道關懷提高補償,“讓生者安心,讓逝者安寧”。僅用3天,雙方達成協議,企業迅速復工,家屬獲得補償。企業送來錦旗稱贊:“守法律底線,保企業體面。”這面錦旗是他以法治優化營商環境的最佳見證。在辦理近百起涉企糾紛中,他始終不偏不倚:既為勞動者筑牢權益“保障網”,堅決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權威;也為企業定制“法治指南”,規范經營行為、守住合規底線,指引依法經營之路。

三十余年來,王永祥始終把紀律和法律挺在前面,恪守廉潔底線,妥善處理公與私、廉與腐、儉與奢的關系。二十多年來,在他帶領下的司法所無一人違紀違法。他的“耐心+毅力”“法理+情理”工作法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源于實踐的智慧結晶:“耐心”是傾聽的溫度,“毅力”是到底的擔當;“法理”是糾紛解決的準繩,“情理”是心靈相通的紐帶。從跨民族矛盾到涉企糾紛,從民生難題到治理困境,他用這套工作法成功解開了無數“心結”,化解了大量“疙瘩”,在平凡的崗位上詮釋了新時代法治工作者的忠誠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