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演進鄉村 安全入人心

贛州各地將消防知識“唱”進千萬家

來源:  新法治報·贛法云客戶端     |    日期:  2025年10月30日     |    制作:  賈辛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大火臨頭莫慌張,關門堵縫是良方!”10月23日下午,寧都縣賴村鎮圍足村法治廣場上人頭攢動,消防主題小品《消防演練》正在上演。臺下300余名村民聚精會神,隨著臺詞齊聲默念,喝彩連連。

這一幕,是贛州市消防救援支隊將消防宣傳深度融入全市“送戲下鄉”文藝巡演的生動縮影,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把實用的消防技能“演”入日常生活、“唱”進百姓心坎。據悉,該巡演將覆蓋贛州20個縣(市、區)的鄉鎮村,預計全年演出150余場。截至目前,已成功舉辦40場,累計吸引超5萬名群眾參與,讓消防宣傳在鄉土大地上煥發出新活力。

送戲下鄉現場

消防知識深入人心

“以前看戲是圖個熱鬧,現在看戲能學救命招,越看越有味!”近日,在崇義縣小江社區的演出現場,村民張大爺連連點頭稱贊。

為破解消防宣傳“最后一公里”難題,贛州市消防救援支隊主動對接市文化館,推動消防知識“本土化”與“文藝化”相互融合。針對農村常見火災隱患,將柴草堆放隱患、電器火災預防、逃生自救等專業知識,編寫成“油鍋起火蓋蓋兒,澆水等于放鞭炮”“電線老化要更換,私拉亂接埋隱患”等朗朗上口的順口溜,創作出《消防演練》《電氣火災》等一批貼近群眾生活的消防主題節目,讓枯燥的知識變得鮮活易懂。

各地消防宣教員紛紛“登臺授課”,將安全科普變得直觀可感。在于都,宣教員現場演示紙片覆蓋“小太陽”取暖器,不到一分鐘紙片就焦黃冒煙;在寧都,油鍋起火實驗烈焰騰起,引發臺下陣陣驚呼。“取暖器表面溫度可達500至700攝氏度,烘烤衣物極易引發火災!”宣教員趁熱打鐵講解處置方法,并圍繞秋冬用火用電安全開展有獎問答,村民們踴躍參與,學習氛圍熱烈。

“演員在臺上演,大家在臺下跟著念、跟著做,這種沉浸式學習比發傳單、貼海報管用。”崇義縣小江社區工作人員張淑瓊說。

安全技能“練”在當場

臺上好戲連臺,臺下實操正酣。10月22日,贛縣區吉埠鎮巡演現場,除了精彩的文藝表演,一旁的消防互動體驗區更是人頭攢動。“提握手柄、拔掉保險銷,噴管對準火焰根部!”消防員手把手指導村民操作滅火器,從動作規范到安全距離,逐一細致講解。

“消防套圈圈”“水帶保齡球”等趣味項目前,村民們排起了長隊。孩子們在隱患查找區躍躍欲試,成年人在水帶操作區體驗“滅火”流程。歡聲笑語中,消防知識悄然入心。“以前只看到過滅火器,今天親手操作一遍,心里更有底了。”剛完成體驗的陳女士說。

“大家早早搬小板凳來占座,既能看節目、玩游戲,還能領抱枕、紙巾等消防文創禮品,群眾參與熱情特別高。”贛縣區吉埠鎮居委會工作人員陳玉萍介紹,如今社區里很多人都能說幾句消防口訣,安全意識明顯增強。

安全守護送進農家

“您看這張圖,柴草堆可不能堆在灶臺旁邊,一旦火星濺到就麻煩了;電線要是老化了,也得及時更換……”10月23日,興國縣江背鎮的巡演現場,宣教員手里拿著消防手冊,正給圍過來的村民講解農村防火要點。

考慮到農村老年群體接收信息的特點,贛州市消防救援支隊專門優化宣傳資料,用“土灶添柴防火星”“睡前檢查電開關”等生活化場景漫畫替代復雜文字,配簡單易懂的方言講解,讓老年人一看就懂、一學就會。

各地消防專職隊員借著巡演契機,同步開展“敲門行動”。在興國縣長岡鄉塘石村,消防員發現多戶村民存在“柴草堆靠近灶臺”“陽臺堆放易燃紙箱”等問題,現場協助清理整改,同步講解隱患危害。“以前不知道這些東西放在家里這么危險,消防員不僅上門指導,還幫著整改,太貼心了!”村民張福生說。

從看戲學知識到互動練技能,再到入戶除隱患,贛州通過“文藝+宣傳”“體驗+指導”的雙輪驅動,推動消防宣傳從入眼入耳向入腦入心轉變。

“我們始終將群眾的安全需求放在首位,積極探索‘消防+’融合模式,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消防安全理念真正扎根基層土壤。”贛州市消防救援支隊新聞宣傳科科長陳沛志介紹,該支隊將緊扣地域文化與鄉情民俗,創作更多貼近群眾生活的文藝作品,讓安全理念成為鄉村文明的內生動力,為建設平安鄉村、助推鄉村振興筑牢安全屏障。

戴文藝 首席記者胡榕

編輯:賈辛

校對:陳衛星

復審: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