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蘊瑜:“成仁取義為我夙愿”

來源:  新華網     |    日期:  2025年09月02日     |    制作:  賈辛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這是陳蘊瑜雕像(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在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天龍鎮,一處屯堡院落靜靜矗立,這里是陳蘊瑜將軍故居。走過臺階來到天井,與正房相對的照壁前,展柜里陳列有陳蘊瑜將軍遺像、烈士證書、家書等資料。

1937年淞滬會戰時,陳蘊瑜在一封家書中寫道:“國家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如今日寇欺侮我中華,正值國難當頭,民族危亡之時,上陣殺敵,是我軍人應盡的天職?,F我部奉命開赴前線抗日,此去不成功便成仁,成仁取義為我夙愿。”

陳蘊瑜,1900年出生。1916年肄業于貴州省立模范中學,后考入貴州省陸軍講武學校第二期,1919年畢業后,歷任黔軍排長、連長等職。1921年,陳蘊瑜隨援桂黔軍轉戰廣西,攻克柳州有功,晉升為營長、團副,后調任黔軍第四混成旅參謀長。當時,貴州軍閥混戰,社會秩序混亂,盜匪橫行。其間,陳蘊瑜除擔任軍職外,還兼任過貴州黔西、織金、水城、正安、思南、威寧等縣縣長,肅清匪患、賑濟災民、發展教育。

1937年全民族抗戰爆發后,時任國民革命軍102師607團團長的陳蘊瑜率部隊先后參加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之后又隨師到陜西整訓,改屬陸軍第8軍,任102師304團團長。

1938年,日軍進攻徐州,102師奉命開赴徐州前線。在會戰中,陳蘊瑜指揮304團于韓道口摧毀敵坦克5輛,并收復了葦樓。不久,日軍調集兵力,將葦樓重重包圍。為掩護會戰大軍轉移,在與敵人戰斗中,陳蘊瑜身先士卒,打退敵人以坦克為前導、空軍掩護、步炮協同的多次反撲。1938年5月23日,304團戰至彈盡糧絕,后在突圍時,陳蘊瑜不幸中彈,壯烈殉國,時年38歲。

陳蘊瑜犧牲后,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感念其忠烈,追贈為陸軍少將。1986年,貴州省人民政府追認陳蘊瑜為革命烈士。2015年,陳蘊瑜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如今,來到陳蘊瑜祠堂、衣冠冢,數名工人正在對其進行修繕維護。安順市平壩區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文應峰說:“今年文保部門對陳蘊瑜將軍故居實施了木構件油飾、石板屋頂檢修、電線線路更換等工作。”

談起祖父陳蘊瑜相關紀念設施被保護修繕的進展,后裔陳瑾十分感慨:“我實在無法忘記,孩童時看父親在燈下流著淚為祖父寫追授革命烈士報告的場景……”在一篇文章中,陳瑾寫道,她希望祖父和他的戰友們的抗戰事跡能夠傳頌,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能夠永存。

安順市平壩區文體廣電旅游局局長鄭霞表示,陳蘊瑜將軍是著名的抗日英烈,其故居、祠堂、衣冠冢等,是研究抗日戰爭歷史、緬懷英烈事跡的重要實物資料,“我們要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遺產,讓后人銘記英烈的豐功偉績”。

新華社記者向定杰

編輯:賈辛

校對:王小明

審核: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