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便民利企“組合拳”

南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著力提升不動產登記便利化水平

來源:  新法治報     |    日期:  2025年04月09日     |    制作:  何山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推出“跨域通辦”服務、打造“云委托”功能……為持續推動惠民政策“提標”、登記效率“提速”、服務水平“提質”、營商環境“提效”,近年來,南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全面深入推進“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和“一窗受理 并行辦理”,延伸便民服務點,加快不動產登記效率,打好便民利企“組合拳”,著力提升不動產登記便利化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跨域通辦”服務打破屬地模式

  “‘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是我們中心的服務理念。”據南昌市不動產登記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有效減少群眾來回跑動次數,南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企業群眾“跨省辦、異地辦、就近辦”的多元化辦理需求為導向,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為突破口,近年來推出了“跨域通辦”服務,在“數據跑路”的過程中再一次實現“提速”。

  “真的太方便了!1小時不到事情就辦好了,‘跨域通辦’舉措真是實打實地解決了我們跨域業務的難題,為你們的高效服務點贊。”2024年5月,中國建設銀行南昌市青山湖支行的王先生就真切地感受了一回不動產數據高速跑起來帶來的便利。

  據了解,王先生帶著客戶到南昌市不動產登記大樓辦理不動產的抵押登記,由于抵押的不動產在贛州,企業資金周轉需求非常緊迫,抵押物數量多,抵押金額3.68億元。“以為辦理起來會很困難,本來只是想著來試一試,看看能不能進行異地辦理,”王先生說,工作人員在查驗材料后便與贛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取得聯系,并迅速就該筆抵押登記業務達成一致,僅半個小時,抵押雙方就完成了該筆“跨域通辦”抵押批量業務的申請,1小時內他就辦結業務并領取到了不動產抵押證明。

  “‘跨域通辦’有效解決了企業群眾異地辦事‘跨省跑’‘折返跑’等痛點、難點、堵點問題。”該負責人表示,南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聚焦“線上線下雙通道”辦事體驗,創新完善“不動產登記+民生”模式,積極搭建“跨域通辦”合作網絡,先后與贛州、上饒、珠海、廣州等市簽署了“跨域通辦”合作協議,實現不動產登記高頻事項跨域就近辦理。

  針對跨省通辦業務專業性強、協調難度較大等實際,該局積極與贛州、珠海、廣州等市相關部門聯系,并根據“權責一致、業務高頻”的原則,先行開展不動產登記資料查詢、商品房預售、抵押涉及的不動產預告登記、不動產抵押登記等業務合作,采取“異地申請、屬地審批、屬地繕發證”的模式,在辦理范圍、業務操作、跨省(市)窗口設置、辦理時限和郵政寄遞等方面達成共識,打破“屬地辦理”傳統模式。

  同時,該局依托“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平臺,利用信息共享、電子證照、電子簽章和網上支付等信息化手段,實現線上“不見面”辦理。在辦事大廳,該局還設置專窗,安排專人為企業群眾提供“跨域通辦”相關業務的咨詢與辦理服務,做深做實“線上平臺+線下窗口”立體式服務矩陣,實現線下“只跑一次就近辦”。

  “雙渠道讓屬地的企業群眾可以自主選擇在不同地域間的登記服務大廳或網上辦事大廳申請辦理登記業務,大大減輕了跨域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的往返負擔。”該負責人說。

  “云委托”功能破除距離壁壘

  不動產登記工作事關百姓切身利益,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一直以來,南昌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致力于探索更省心、更貼心、更暖心的服務方式,不斷優化不動產登記領域營商環境,持續提升不動產登記服務質量及效能,聚焦企業、群眾跨區辦理不動產登記“多地跑”、“折返跑”的難點,以“不動產登記優質服務”為半徑,與企業群眾共同繪制高效便捷的“同心圓”,不但為企業群眾提供預約服務、上門服務、延時錯時服務、“一次不跑”郵寄服務等多項便民舉措,還積極創新服務模式,用數字賦能破除距離壁壘,依托區塊鏈、電子簽名等技術,在全省率先推出了不動產登記“云委托”功能。

  “‘云委托’功能讓無法到現場辦理委托事項的企業、群眾可以遠程、異地委托親朋好友幫忙辦理20類登記業務。”據該負責人介紹,在傳統模式下,委托他人辦理相關不動產登記業務需要被委托人攜帶紙質委托書和委托人身份證,方才能為其申辦對應的業務,若人在外地無法線下簽署,就只能“延期”辦理。“云委托”功能則打破時間、空間和地域限制,將電子委托書、電子簽名等功能集成一體化,無需公證,到現場簽字或視頻認證委托書,即可隨時隨地委托辦理、查詢相關不動產登記業務。

  不僅如此,“云委托”還利用區塊鏈儲存方式,在網上申辦全過程上鏈留痕,自動生成委托書模板,避免人工干預,實現數據信息久留存防篡改。“云委托”成功后會生成對應的二維碼,辦理業務人員申辦、查詢不動產登記業務時只需出示二維碼給前臺工作人員掃一掃,即可獲取電子版委托書并自動存檔,減少窗口人員的手工填報工作,規避風險。(文/黎偉 游菊婷)

  編輯:何 山

  校對:王小明

  復審: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