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之花遍地開

江西“八五”普法期間涌現一批普法和法治文化建設特色品牌

來源:  新法治報     |    日期:  2025年04月09日     |    制作:  何山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開欄語 

  法潤贛鄱春潮涌,法治長歌貫山河。

  2025年是全民普法四十周年和“八五”普法規劃收官之年。四十年來特別是“八五”普法以來,我省普法與依法治理工作取得累累碩果,各地涌現出一批普法和法治文化建設特色品牌。即日起,省司法廳聯合新法治報社、贛法云客戶端推出“法治長歌潤贛鄱——江西全民普法四十年印記”主題策劃報道,集中展示我省普法工作先進典型經驗及普法品牌創建成果。

憲法宣誓儀式現場

  “法治小火車”出發啦……近日,在高安市荷嶺鎮金黃的油菜花海中,色彩鮮艷的“法治小火車”緩緩穿行,車上張貼的“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標語引人注目。

  四十年法潤贛鄱,普法星火已成燎原之勢。“八五”普法以來,我省創新打造“做法律明白人 辦法律明白事”“紅色法治文化看江西”“百場公益普法基層行”等特色品牌,舉行新提任廳級領導干部法律法規知識考試、“千所進萬村、進萬企”等主題活動,走出了一條具有江西特色的法治宣傳教育新路徑。站在全民普法四十載新起點,江西正以更鮮活的實踐續寫法治新篇章。

  構建“指尖上的法治課堂”

  2024年12月6日,上饒市生態環境局會議室內座無虛席,全省“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學堂”師資庫講師石勇以身邊的案例宣講法律知識。

  筑牢思想根基,夯實法治基礎。2022年,我省在全國率先舉辦“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學堂”,高標準組建“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學堂”師資庫,組織近200名講師開展形式多樣的法治宣傳教育活動。截至目前,已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巡回宣講活動1.6萬余場次,覆蓋500多萬干部群眾。此外,我省還依托各類陣地平臺,積極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向基層延伸。

  聚焦實踐賦能,典型引路樹標桿。2021年,在“八五”普法規劃啟動之年,我省舉辦“新時代江西十大法治人物(實踐)”學習宣傳活動,充分展示全省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四年來,樹立了一批兼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富有示范教育意義的法治人物,挖掘了一批既有開拓創新意義又具有江西辨識度、全國影響力的法治實踐項目。

  在深化習近平法治思想大眾化傳播的實踐中,我省同步構建“指尖上的法治課堂”,在江西干部網絡學院創新開設“江西省地方性法規”專欄,上線《江西省候鳥保護條例》《江西省全民健身條例》等專題課程,50余萬人參與線上學習。

  聚焦重點對象精準普法

  2024年12月3日,江西117名新提任廳級領導干部集中“考法”。

  據了解,2023年,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領導干部應知應會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清單制度的通知》,明確“首學任務”“必學任務”兩個清單,健全集中學習、個人自學、教育培訓、宣傳宣講等四項長效化、常態化機制,確保學習效果。

  以考促學,領導干部學法考法“軟任務”變成“硬指標”。省委依法治省辦和省委組織部聯合印發《關于在全省新提任領導干部中開展法律法規知識考試的工作方案》,把新提任領導干部參考情況作為領導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和干部使用的重要參考。五年來,765名新提任廳級領導干部先后“趕考”,示范帶動市縣兩級組織2258名縣處級、13001名科級新提任領導干部參加法律法規知識考試。

  以“述”促“干”,黨政主要負責人年終述職要述法。在2023年6月5日召開的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11個設區市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人和省直2個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現場述法,省委主要領導集中點評,與會人員進行評議,評議結果作為考察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據,針對點評問題下發整改督辦單,防止“一述了之”。全省11個設區市、100個縣(市、區)也先后召開現場述法會議。目前,我省已實現市縣鄉三級黨政主要負責人現場述法全覆蓋。

  推進全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必須抓好關鍵人群的帶動作用。“八五”普法期間,我省扎實推進重點對象普法用法,用“關鍵少數”“關鍵崗位”帶動“絕大多數”,進而引領全社會循法而行。

  奏響普法“大合唱”

  簽合同要注意哪些事項?試用期最長能定多久……2月15日,在南昌市“春風行動”綜合大型招聘會現場,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邀請公益律師和普法志愿者為求職者普法。“這種‘招聘+普法’的模式既可幫我們找到‘飯碗’,還可幫我們端穩‘飯碗’,值得點贊!”活動現場,求職者李女士感慨道。這是我省各地各部門積極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一個縮影。

  奏響普法協奏曲,畫好法治同心圓。我省每年梳理匯總全省130余家省直單位普法責任清單明細,明確普法內容、措施、責任人等,形成《全省國家“誰執法誰普法”年度責任清單》,并在網上公示,接受社會監督,推進普法責任落地落實。

  出臺《江西省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履職報告評議實施辦法》,開展全省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履職報告評議工作,對責任部門履行普法責任情況進行評議,形成問題整改清單,并通過發出普法提示函的方式推進問題整改到位。

  省司法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推行,使得普法工作由主管部門的“獨唱”變成各部門的“大合唱”,為助推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法律明白人”參與法治實踐

  “感謝‘法律明白人’的調解,不僅維護了我們老人的權益,還幫助修復了親情的裂痕。”2024年12月,石城縣新河村83歲的鄭某因家庭矛盾被兒子兒媳趕出家門。鄭某向村里的“法律明白人”溫印金求助。溫印金通過“情、理、法”,引導雙方換位思考。最終,鄭某的兒子兒媳向其道歉,并承諾每月支付贍養費。一起家庭矛盾糾紛在“法律明白人”調解下順利化解。

  “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是我省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有益探索,也是推進精準普法、建設法治江西的重要舉措。“八五”普法期間,我省進一步擦亮“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這塊“金字招牌”,推動“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以育為主”向“以用為主”轉變。

  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全省“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擴面提質增效的意見》,制定《江西省“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擴面提質增效工作指引(試行)》,在全國率先提出推動“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向社區、園區拓展延伸。

  為提升“法律明白人”能力,我省率先在全國推行“1名村(居、企業)法律顧問+N名法律明白人”行動,創建全國首個省級“法律明白人”培訓試單基地,持續開展“做‘法律明白人’ 辦法律明白事”主題實踐活動,搭建多樣化“法律明白人”履職平臺,積極引導“法律明白人”參與法治實踐。截至目前,全省85.17萬名“法律明白人”共開展法治宣傳和法治實踐225.1萬件次,化解矛盾糾紛46.3萬件次,參與社會事務54.8萬件次,引導法律服務72.2萬件次。

  2024年10月底,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在江西舉辦2024年第二期全國“法律明白人”示范培訓班,對全省實施“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給予了充分肯定。

  紅色法治文化薪火相傳

  陽春三月,穿行于婺源縣李坑村的青石板路,潺潺流水映著白墻黛瓦,游客們駐足拍攝這幅“水墨畫”時,很難想象這里曾被貼上“亂”的標簽。

  為摘下“亂”的標簽,李坑村從千年古訓中汲取智慧,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治理巧妙融合,把《朱子家訓》與自治、法治、德治結合起來,通過“立家訓、曬家風、家訓掛廳堂”等鄉村治理活動,讓古老的智慧在新時代煥發新生。如今,漫步法治廣場,“有田不耕倉廩虛”的朱子箴言已化作每戶墻上的“微家訓”,與“法律明白林”的法治標語相映成趣,李坑村實現了從“亂”到“治”的蝶變,也是我省將地方傳統文化與現代法治文化融合的生動實踐。

  此外,我省還依托名人舊居、歷史街巷等活動場所,推動建設一批具有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特色的法治宣傳教育陣地,推進贛鄱優秀傳統法治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紅色是江西最鮮明的底色。為讓紅色法治文化資源的保護、傳承在法治軌道上行穩致遠,我省在全國率先頒布施行了首部以革命文物為立法對象的省級地方性法規——《江西省革命文物保護條例》。吉安、贛州等地結合各自實踐探索,陸續出臺《吉安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贛州市革命遺址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將紅色法治文化資源保護和傳承納入法治化軌道。

  此外,我省還發揮紅色法治文化資源優勢,建設了一批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司法人民委員部舊址、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遂川縣工農兵政府舊址等為代表的國家級和省級紅色法治宣傳教育基地,讓紅色法治文化立起來、活起來、亮起來。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前往紅色法治宣傳教育基地追尋先輩足跡、傳承法治基因的游客突破1000萬人次。

  文化浸潤法治,法治滋養民心。當“尋烏經驗”以“聯村共治、法潤鄉風”構建矛盾糾紛化解鄉村治理新模式,吉安以紅色法治基因賦能鄉村善治機制,法治便完成了跨越時空的傳承,在潤物無聲中滲入治理肌理,煥發強大生命力‌。(文/圖 全媒體記者方維芳)

  編輯:何 山

  校對:王小明

  復審: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