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學之智賦能基層治理

瑞金市法學會獲“全國法學會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來源:  新法治報     |    日期:  2025年03月14日     |    制作:  賈昕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開展普法宣傳 圖/受訪單位提供)

  2025年1月10日,中國法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京開幕,會議表彰了全國法學會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瑞金市法學會獲“全國法學會系統先進集體”稱號,為江西省唯一受表彰單位。

  法治工作者的使命究竟是什么?在瑞金法學會的實踐中,答案逐漸清晰:他們既是歷史的“解碼者”,從蘇區法制文物中挖掘治理智慧;他們也是新時代的“答卷人”,以優質法律服務為群眾排憂解難。當法治教育、制度創新與學術探索同頻共振,基層治理的“毛細血管”便與法治中國的“主動脈”血脈相連。

  成立紅色法學研究會 

  2025年1月16日,瑞金市紅色法學研究會成立大會在瑞金市綜治中心會議室召開,這是贛州市首個縣級法學會直屬研究會。瑞金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市法學會會長涂佐明在研究會授牌儀式上強調,瑞金市紅色法學研究會肩負著“傳承紅色法治基因、賡續紅色法治血脈”的重大政治責任與歷史使命。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國共產黨開始了治國理政的偉大預演。政治上,通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確立無產階級領導地位,將黨的革命綱領法律化,開創了黨領導法治工作的制度先河;實踐中,以保障工農權益為根本,頒布土地法、婚姻法等120余部法令,打破封建法統桎梏,賦予人民政治權利與經濟自主權;方法上,注重制度創新與本土實踐相結合,既借鑒蘇聯經驗,又立足蘇區實際,圍繞土地分配、婚姻自由等現實矛盾破題,形成“從斗爭中創法”的實踐邏輯,錘煉出政治堅定、聯系群眾的司法隊伍;精神上,孕育了司法為民、簡政便民的紅色法治基因,塑造了注重調解、走群眾路線的司法文化,為新中國法制建設奠定了制度雛形、提供了經驗范本。

  近年來,瑞金市法學會依托資源優勢,深入挖掘蘇區法治精神內涵。為進一步整合研究力量,瑞金市法學會在贛州市法學會的指導下,推動成立瑞金市紅色法學研究會。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法制建設紀念館自2023年11月9日開放以來,以400余件展品、6大主題展區及“七里坪革命法庭”“馬錫五下鄉斷案”等復原場景,生動再現了從蘇區時期到新時代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偉大實踐。目前,該館已成為全國法院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全國檢察機關法治宣傳教育基地,累計接待游客超110萬人次。

  從沉浸式體驗到精耕細作,瑞金市已然實現“一館一會”雙核聯動。瑞金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市法學會常務副會長劉海福表示:“未來,瑞金市紅色法學研究會將立足瑞金豐富厚重的紅色法治資源,深入開展蘇區法制建設內涵的挖掘工作,并建立蘇區史料數據庫,推動歷史資源向現代法治文化轉化。在基層治理中,我們正探索將紅色法治基因與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度融合。”依托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法制建設紀念館平臺優勢,瑞金紅色法學會研究會計劃今年與國內高校開展戰略合作,更高層次、更大力度宣傳推介瑞金。

  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務 

  “4年了,這筆賬該結了!”2025年2月,瑞金市葉坪鎮田塢村村委會內,139戶農戶與某生態農業公司的代表圍坐在一起。這場因200余畝土地租金拖欠引發的糾紛,牽動著1000余名村民的心。

  時間回溯至2013年,田塢村5個村小組將連片土地租賃給企業開發生態園。起初,果園采摘、生態旅游項目紅火,村民們與企業“雙贏”。

  2019年,由于天氣原因,果園被淹,該企業陷入連年虧損,股東內部的分歧讓2020年后的49萬余元租金拖欠成“死結”。村民們多次起訴,但企業承諾屢屢落空。

  “既要保民生,也要護企業!”瑞金市“紅都政法輕騎隊”火速集結。這支由法院、司法行政、公安等部門精銳組成的隊伍深入田間地頭,通過“多管齊下”破局,實地走訪周邊10余個村,鎖定每畝450元的公允租金標準,并搭建“茶敘調解臺”,以鄉情軟化對立情緒,同時講明違法后果。經過半個月的協商,雙方達成“雙贏”協議,企業分兩期支付49萬元欠款(首期24.6萬元已到賬),若再次違約,農戶可無償收回土地及地上作物,同時保留企業經營改善后的續租可能。

  據了解,為破解基層政法力量分散、治理能力不足等難題,2022年,瑞金市委政法委、市法學會遴選了一批優秀法學會會員,與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公檢法司干警、心理服務者共同組建“紅都政法輕騎隊”,以優質法律服務為基層群眾排憂解難,助力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紅都政法輕騎隊”已累計提供法律咨詢服務25428人次,化解矛盾糾紛1947件,協助相關部門解決問題1118個,開展結對幫扶工作1362次。

  同時,瑞金市法學會牽頭政法單位整合法治資源、力量,打造“一站式”法律服務平臺,為經營主體提供普惠性、公益性法律服務,有力推動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延時服務、“安靜生產期”等利企政策措施落地落實,促進法治服務從“被動應對”向“主動供給”轉變。

  當好“智囊團”助力基層治理 

  2月19日,瑞金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高金旺走進瑞金市第一中學,以“以法之名 護航青春”為主題給學生們上法治課。

  “高金旺是我們的首席法律咨詢專家。”瑞金市法學會專職副會長謝晶介紹,法治教育的閉環思維在瑞金市的制度創新中得到了進一步延伸。2023年,瑞金市法學會組建了56人的法律咨詢專家庫,并聘任11名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同年,法律咨詢專家為《贛南臍橙保護條例》和《贛州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等6部法規草案提出47條專業意見。

  2024年10月3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法制建設研討會”在瑞金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法學專家圍繞21篇獲獎論文展開研討,深入挖掘中央蘇區時期法治建設的歷史經驗,將歷史智慧轉化為當代基層治理的鏡鑒。

  近年來,瑞金市法學會積極組織和參與法學交流活動,每年組織優秀會員參加泛珠三角合作與發展法治論壇、中部崛起法治論壇等論壇,累計發表各類論文、評論、工作經驗總結100余篇,年均產出5篇以上調研報告,實現了學術研究向政策建議的快速轉化。

  從校園到“智庫”,從歷史到當代,瑞金正以傳承與創新的雙輪驅動,書寫法治中國建設的市域樣板。正如蘇區時期“馬錫五審判方式”將群眾路線融入司法實踐,今天的制度探索同樣需要將學術智慧轉化為治理效能,讓法治人才既成為歷史經驗的解碼者,又成為新時代的“答卷人”。(文/連永成 全媒體記者劉尊愛)

  編輯:賈辛

  校對:王小明

  復審:程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