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扎實推進產改,企業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贏——
工人有勁頭 企業得甜頭
來源: 江西日報 | 日期: 2024年10月24日 | 制作: 何山 | 新聞熱線: 0791-86847870
在車間,機械手臂高效作業,智能生產線整齊排列,工人們熟練地操作自動化生產設備;在廠區,員工通勤車、帶空調的宿舍、敞亮的食堂舒適整潔;在企業“職工之家”,閱覽室、健身房、桌球室、乒乓球室一應俱全……近日,記者走進位于南昌小藍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江西瑞邦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所到之處,一派朝氣蓬勃景象。
誰能想到,6年前,瑞邦實業曾遭遇用工荒。
如何留住新老員工?如何提高工資待遇?如何讓企業更暖心?當時,一連串的問題擺在瑞邦實業負責人面前。
2017年12月,我省出臺包含29項改革舉措的《江西省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正式吹響了全省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以下簡稱產改)號角,系列舉措為企業發展注入更強動力。
從沿海大廠返回家鄉的左華勇,擔任瑞邦實業副總經理、工會主席后,積極推動企業轉型。他說:“要破用工荒的局,就得從員工需求入手,工資要穩定、住宿要溫馨、環境要和諧。”
瑞邦實業在關鍵處落子:讓員工住得舒心,投資200多萬元改造員工宿舍,將鐵架床換成橡木床、老式風扇換成空調,增加實木桌椅、柜子;讓員工吃得健康,高薪聘請大廚及兩名配廚,每天制作多種菜品,給員工更多用餐選擇;讓員工出行安全,根據不少人來自周邊鄉鎮的實際,開通南昌縣蓮塘鎮、黃馬鄉等6條通勤專線;讓員工業余生活豐富起來,新建籃球場、健身房、閱覽室,打造企業“職工之家”,員工下班后有了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在瑞邦實業工作6年的采血針生產線班組長王淑琴對記者說:“員工吃住行有保障,公司從不拖欠員工薪水,歸屬感自然大大增強。”
在左華勇看來,要留住員工,還要深入做好產改工作,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幫助他們實現自我價值。
在瑞邦實業工作了12個年頭的趙錦坤,是最早的一批員工,在滅菌生產線上主要負責產品消毒。近年來,趙錦坤多次參加技能競賽并獲得好名次,今年還榮獲江西省五一勞動獎章。他說:“我來自云南省,卻能在江西獲得省級榮譽,這不僅要感謝公司,還要感謝各級工會組織,讓一線工人綻放光彩。”
以勞動和技能競賽激發職工勞動熱情和創造潛能。為了減少一次性采血針插入人體血管的疼痛感,卓樹榮創新工作室成員歷經數月實驗,成功研制出一款可以減少疼痛感的新型采血針,獲得市場認可。這些年,瑞邦實業共取得國家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19項,被行業確定為采血針護套全國行標起草單位。
不僅如此,瑞邦實業還積極參與江西省“振興杯”職業技能競賽、江西省“天工杯”系列賽事等。兩年來,共組織56人次參加各類比賽,其中,9人分別榮獲各類比賽大獎,18人次推出“五小”發明。
如何打破產業工人職業發展的“天花板”,改革完善分配制度勢在必行。我省連續四年印發《關于貫徹落實〈年度收入分配領域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扎實推進《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落地落實,促進技能人才待遇穩步提升。支持企業出臺職工技能等級與晉升、薪資、福利掛鉤的激勵性政策,打破企業高技能產業工人晉升渠道窄、收入分配不均勻等壁壘,形成多勞多得、技高者多得局面。
瑞邦實業交出了自己的答卷。拓寬成才通道,設置定期漲薪機制,每兩年調一次薪水,在一線崗位設置技術崗位職級,根據工作年限及技術熟練程度進行考核,判定是否獲得調薪權限;拓寬激勵通道,完善競賽機制和勞模表彰機制,在技能競賽中獲得名次或勞模表彰者,可獲現金獎勵,以此增強一線工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瑞邦實業在產改中也嘗到了甜頭。三年來員工流失率逐年下降:2021年為38.6%,2022年為16.8%,2023年僅為2.2%;企業產品質量年合格率則從產改前的94.62%,提升至99.93%。(本報全媒體記者 陳化先 陳旻)
編輯:何 山
校對:王小明
復審:程乘玉
審簽:羅 強